医院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受到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图为年11月22日,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优质服务基层行”医院进行现场调研及复核工作。
做好基层哨点
今年年初,晋江市磁灶中心卫生院将疫情防控与“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紧密结合,强化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能力,有效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要求,充分发挥在疫情防控中的基层哨点作用。
由于磁灶镇外出经商人员多,疫情暴发时期又恰逢春节,辖区内湖北等外省返乡人员众多。
为及时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卫生院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综合防控、医疗救治、消毒消杀、后勤保障4个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应急预案,全面落实防控措施。
为全力做好返乡人员健康随访,确保跟踪重点人群不漏一人,他们快速组建了一支40人的工作小组,切实做好每日入户健康随访及信息录入等工作,对随访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并及时处置。组织对医务人员、后勤和保洁人员进行院感专项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避免院内感染。
图为孙丰裕院长在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卫生院全面实行非急诊预约诊疗,限量、分时段就诊。前来看诊的群众须出示八闽健康码方可进入;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制,对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引导其按规定路径前往发热门诊就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医务人员做好“守门人”,发现发热等可疑病例,做好及时报告和应急处置;对于所有住院患者和一名陪护人员,须进行免费核酸检测。
为助力复工复产复学,卫生院派出疫情防控巡查指导小组,积极进企业、走商户、访学校,主动上门,开展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指导其建立疫情监测点,做好体温监测、消毒消杀、信息登记、个人防护等工作,为重点场所正常开放运营提供了安全保障。
补足技术短板
从年开始,镇政府在建设用地、财政资金、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众多乡贤也纷纷捐资助力。年,投资1.53亿元、占地70亩、开放床位数张的新院区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百姓的就医困难。硬件设施提升了,技术短板怎样补足?
卫生院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医院结对。年,医院正式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年,与福建医科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及协作帮扶协议;加入福建医院医疗联合体;医院、医院医院,成为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年,医院正式加挂医院牌子,并成为福建中医院晋江分院……
几年来,磁灶中心卫生院从一家基础薄弱的乡镇卫生院,发展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社区服务为一体医院,服务周边近65万群众,在年荣获“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
医院(晋江市磁灶中心卫生院)全景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也相应提升。晋江市磁灶中心卫生院突破政策局限,大胆创新,在福建省首创以协会形式招才引智。年11月,在众多乡贤、热心企业家的助力下,晋江市磁灶镇卫生健康人才发展促进会成立,柔性引进省内名医,乃至全国知名专家来院坐诊,并设立“名医工作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不少疑难病症,免去了辗转去大城市看病的麻烦。当前,“名医工作站”已成功对接上海交通医院、医院、福建中医院医院。依托“名医工作站”签约坐诊名医12人。签约专家中其中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4人,医学博士后1人,医学博士6人。全年专家累计坐诊多人次,接诊患者余人次。在“名医工作站”的带动下,卫生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开展新技术业务,新增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新生儿蓝光治疗、“食管支架植入术”等项目,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年,卫生院获批成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力衰竭专病医联体成员单位”。强化慢病管理
在基层卫生领域,晋江市磁灶中心卫生院强化医防融合思路,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切入点,一方面做好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管理,为患者提供血液透析服务,减轻患者就医压力;另一方面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管理,借鉴晋江经验中城市拆迁的“城建组团模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与16家敬老院签订托管协议,创新医养结合工作,促使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形成“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防治体系。
卫生院成立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由院长挂帅,科室负责人担任队长,资深医师、党员为成员。明确每年9月~11月为签约期限,对照时间期限明确分工安排、工作内容。针对家庭签约服务对象制定辅助检查打折等优惠政策,实现应签尽签。医院血液透析室针对辖区内尿毒症患者数量较多,且床位紧张、就医不便等困难,卫生院投资万元开设血液透析科,配备20张透析病床、20台血液透析机、8台血液滤过机、1套血液透析用水处理系统。年10月开科至今,接诊血液透析患者多人次,实行血液透析收费优惠,同时患者可享有基层单位较高报销比例,为患者累计节约费用近9万元。□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心卫生院院长孙丰裕
健康报记者陈静整理
原稿刊于6月18日《健康报》第七版
来源:健康报福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