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维汉,中国工程院院士,民盟盟员,曾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我国治疗克山病著名专家。30年在病区生死对决,他用执著和睿智降伏了克山病,挽救了万千生命。
于维汉在老乡家中进行膳食调查
“青壮年妇女几乎死光,居民被迫弃家逃走,该村变成废墟。”这是史志对克山病第一次大流行的记载。由于病因不明,人们因地命名为克山病。
该病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南等16个省多个县的部分农村均有发生,威胁人口1.24亿。
当时防治克山病作为一项全新的课题,让医学界束手无策。全国各地的医药卫生人员和科学工作者为了攻下这个难关,付出了无数心血,但收效甚微。
而改变这一状况的就是我国地方病研究领域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于维汉。
于维汉在病区为患儿检查
年,年仅31岁的哈医院内科主任于维汉临危受命,深入我省克山、北安、克东等克山病重病区,走遍了我省西北部病区的大小村落,调查了60余万人,誓要打败克山病。
从年到年的32年间,有20多个春节,家中没有他的身影,两个孩子出世时,他没有在身边。医者的仁心大爱,促使他留在了万千患者身边。
经过无数个无眠之夜,他反复比较、推敲、探索,经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一道曙光在倔强和坚守中显现。
年12月31日,克山县北合村。于维汉果断试用毫升葡萄糖和一个剂量的冬眠1号注射到一位重症克山病病人的静脉里,奇迹发生了。
自此,于维汉连连攻破难关,逐渐铺开解密克山病的作战图。
于维汉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的亚冬眠和适当补液疗法成为抢救治疗急型克山病人的通用疗法,急型克山病的治愈率得到大幅提高,实现了克山病控制史上的重大突破。从上世纪60年代起,基本上控制了因急型克山病致死的问题。
年,于维汉提出了克山病病因假说,指出克山病是一种与营养因子有关的地方性心肌病。倡导用大豆及豆制品,改善病区居民膳食,建立了一整套综合预防措施。
于维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创建了克山病研究室,他走遍了全国16个省、自治区的个克山病病区县开展调查研究,制订了我国统一的克山病诊断标准。
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获得特殊贡献奖。
年,于维汉主持云南楚雄克山病综合性科学考察,使克山病病因研究由膳食结构分析进入到分子研究水平,为彻底消灭克山病做出了卓越贡献。
“30年间,能消灭一个病种,这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奇迹。如果于先生在世,他应该得到诺贝尔奖。”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在得知于维汉离世时深表惋惜。
他的科研成果4次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他主编了《中国克山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等著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地方病控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年,他全票当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院士后,国家每年给院士的补贴,他坚持不取。年,他提出设立“于维汉奖学金”,资助优秀大学生。
年,于维汉院士辞世。他留下的厚重精神财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医者为挽救生命奋勇探索。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来源:黑龙江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