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我克山病防治研究生涯的轨迹随

年秋,在满洲医科大学大讲堂我有幸听到了原亨教授有关克山病的临床讲座。病人是从克山县西城镇村接来的董姓中年农妇。临床诊断为慢型克山病,当时称作“痨型克山病”。原教授同时还讲述了他们教研室有关克山病的研究和在现场治疗一些病例及病理解剖的结果。还介绍了他们主张的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学说和其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和现场预防。也谈到了有人提出的胭脂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和一些其他中毒学说。他对别人的学说未加评论,但是用他自己的慢性一氧化碳学说否定了其他学说。还谈到了他本人在病区现场调查研究和同事作克服困难的一些工作情况。讲课生动活泼,理论深入浅出,感人至深,我们这些青年学子被他深深的打动了。

~年,医院内科做了3年多学位论文研究,主论文为“实验性白喉性心肌病”,副论文为“伤寒菌鞭毛多糖体的研究”。那是一些白天忙于临床工作,下班后直接午夜在实验室工作的日日夜夜,是难忘的繁忙的每一天,但又是充实愉快的每一天,每天午夜赶乘终点电车在车上的一个多小时是思索、回忆、总结一天实验结果和安排明天工作的时刻。

年春,我奉命来到哈尔滨,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作为28岁副教授的我,担当了内科主任,重点搞心血管内科,同时兼任神经内科工作。两年中,我先后发现了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节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年冬天,我第一次诊断了一位哈尔滨近郊宾县农村的袁姓青年慢性克山病。他因为克山病失去了父亲、母亲和姐姐,他是一个孤儿,病情很重,医院里,他退院回去了,以后就失去了联系。

年春,哈尔滨一位孙姓50多岁的民妇住院了,经问诊得悉,她21岁时从山东掖县结婚来到哈尔滨附近的尚志县农村落户,第二年春天,她和在那里的另一个山东妇女同时得了羊毛疔(急性克山病),她那位朋友病死了,她逃到哈尔滨定居。近两年自觉气短,医院诊断为心肌病,经检查会诊,诊断她为克山病慢型。经治不愈,病死于心力衰竭。病理解剖,通过临床病理讨论会确诊为克山病慢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解剖的第一例克山病。

~年,哈尔滨医科大学订阅和购入了大量国内外图书和期刊,我有了阅读医学图书的机会,眼界开阔了,学了用,用了学,每天奔跑于图书馆和宿舍之间。

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学校季校长转达松江省委书记王一伦的指示,让我去龙江省(北安)于天放省长处报道,参加该省克山病调查研究工作。这是一次深入克山、北安、德都等县的现场调查研究克山病工作,也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北方病区农村。当看到病区农村生活的现状、生活方式,使我大吃一惊,城乡的差距太大了。当我走进到一些克山病人的家庭时,走进一些重点克山病村和已经荒芜的往日克山病居民点时,我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压抑,我在想,在这里我能做些什么呢?真不知从哪下手。

年冬天,黑龙江省政府让我们哈尔滨医科大学组队进驻北安县,同那里的地方疾病疫站的朋友一起,投入到冬季克山病抢救工作去。10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下着小雪。我在德都小六组村看到了一个农民小女孩(10岁)有些浮肿,检查有蛋白尿,轻度血尿,我毫不犹豫地诊断她为急性肾炎。当地农民抢救员却说这就是克山病,可是我拒绝接受。我不知应该怎样去治疗这个小孩,2个小时后,孩子死了,我惊呆了。尸体解剖时,当我看到病人扩大的心脏和没有明显肉眼改变的肾脏时,我发觉我诊断错了。第二天病理报告诊断为急性克山病,我开始反省自己的主观和武断,但是太晚了。以后的日日夜夜,我们接连不断的诊治多例克山病人,但几乎都在诊断后2个多小时死去,我束手无策。眼看病人在痛苦中死去,病家陷入绝望之中,有时病家还安慰我们说,医生能治病,哪能治命!多么善良的农民兄弟,使我内心感到震撼。我在想,他们能在这里生活几辈子,甚至死于地方病,可我就不能在这里生活几年吗?为的是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在克山病区这个苦难年月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原始的“人道主义”萌芽。我决心在病区继续工作下去,走出实验室,去现场学习,去现场积累开展克山病预防和抢救工作。国家为我们配备了当时还很少见的西德产携带式发电机、心电机、X线机还有进口的急救车和一些必要的检查仪器,通过当地组织积极动员死者家属对病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几乎能够做到每个死亡病例都病理解剖,两年间我就做了例克山病病理解剖。

对克山病的了解逐渐加深了。看过一些急性克山病以后我在想,克山病的急死状态和白喉性心肌病和斑疹伤寒性心肌病是那么相像,和一些病毒性心肌病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于是经过一年筹备,年春天在哈尔滨市召开了第一次中国克山疾病因学术讨论会。我们邀请了全国各地区知名专家出席了这次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排除自然疫源性疾病。~年,我在德都县花园农村一个移民新村进行了一年的体格检查、体温测定等临床观察工作,这一年有2名病人发病死亡,解剖证实是急性克山病,但是在生前及死后都不能证明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我认为克山病和那些我知道的传染病有很大的不同。

年,前苏联真菌专家鲁滨斯坦博士来克山病区考察,我在北安、北京和她进行了讨论,她说有无真菌中毒的可能呢?我根据中国北方病区的臭米面中毒的经验对她说,不太像,以后我就不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年,我除了在黑龙江省,而且还在全国其他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病区集团检诊,开展克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我进一步强调了克山病的地区性、时间性和人群性发病特点,我特别强调农民、北方的农民妇女,南方的农民儿童是克山病发病的重点对象,主张把这些人当作危险人群进行预防、进行治疗。

年春,北安农场的兽医刘先生问我为什么不考虑克山病与动物的白肌病有关系呢?这年4月,我有一个月时间在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黄研究员等一起看动物标本、讨论动物切片,也看克山病病人的标本和切片,我们都认为人和动物不一样,而且补硒实验动物硒中毒是那么可怕。年冬天,我还是对几名急型克山病试验口服投予了亚硒酸钠,但没见好转(现在看来用硒去治疗急型克山病的心力衰竭显然是不合理的,它不会发生作用)。

在同一时期,我总结了补液、人工冬眠在急型克山病研究治疗和口服毛地黄及改善膳食治疗慢型克山病病人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个一个的急型克山病病人被抢救成功,恢复了健康;不少慢型克山病病人及儿童服用洋地黄也缓解了心力衰竭。于是我开始在黑龙江省大面积地推广这两种治疗法,早期抢救病人,坚持就地治疗,避免了从急型转为慢型,使慢型得到了医治,我们在克山病治疗和抢救上开始有了自由,这样我们就赢得了时间,可以进一步考虑克山病的预防和病因研究问题了。

年开始,随着克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逐步深入开展,我逐渐发现病区传统膳食的极端单一化即品种减少与克山病发病有关,尤其缺少豆类制品。而年当克山病地区因天灾人祸发生自然灾害时,大量浮肿病人死亡,但其心肌病理检查并无克山病改变。浮肿病之后,农村又开始只食用玉米和大米,进入极端单一膳食,半年克山病又大批出现了。我们因地制宜地在黑龙江省富裕县用补充大豆制品如豆浆时,克山病发病又得到了缓解,这期间地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指出克山病主要发生在低硒地区,并用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收到了效果。同时期,年,我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开展了在主食玉面加10%豆面,对多人的自然村进行了预防试验;另外在德都县贾大房子对余人每天吃用g豆腐改善副食进行试点预防,这期间均设立了对照点。实验结果对照点依旧发生病人,但是实验点没有发生病人。年实验被停止后,实验点和对照点都发生了病人,并经病理解剖证实为克山病,双重证明了大豆制品在克山病预防方面起了作用。

年后,我考虑了四川、西藏、云南的克山病病区,我提出西南克山病区儿童发病主要是亚急型克山病,儿童断乳、倒数第二个孩子、小老幺和喂养的幼儿发病最多,这期间我开始接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开始了实验性心肌病的研究工作。我用病区饲料饲养大鼠,有9%大鼠出现了心肌改变,如果放在减压仓和冰泳中负荷后,有11%+-出现心肌坏死,而且实验组动物组织中75Se吸收增多,证明其缺硒,我兴奋得夜不能寐,但我不能认为这就是克山病的动物模型,因为还有一些机理尚不清楚,应该把它弄明白。从这以后直至今日,我在继续做实验性心肌病研究,探讨心肌病发病机理。我和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年在第14次世界内科学会上,我做为心肌代谢病组的执行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了克山病的营养性生物地球化病因学说。

年春,在东京国际心肌病大会上,我再次阐明了克山病的地球生物化学主张,并就硒与其他因子的关系发表了意见,即硒缺乏+某因子(Se+a)的学说开始登台。~年间,我在云南楚雄州组织了余名各方面的克山病研究专家,进行了为期3年的现场克山病综合考察,取得了一些可贵的第一手科研资料,并证实了年病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一年,随农民收入的增加,传统的生产、生活、饮食习惯的恢复,克山病戏剧性的从中国大地消失了。克山病不但能治好,而且能够预防了。

从80年代后期,我提出生活习惯病在中国有两个类型,一类为空腹时代由于膳食单一化而发生的克山病等地方病;另一类是发达国家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使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造成人体生物进化不能适应社会文化的进步,因过食、少运动,应激增多所至的过饱腹时代的生活习惯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像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却背上了两个类型生活习惯的包袱,这就需要国家行为、社会行为和家庭、个人的努力使传统生活习惯,尤其传统膳食与现代生活科学的融合。从家庭做起,从膳食做起,从日常运动、心态平和做起,争取良好生活质量和快乐的每一天。

10年来,我和日本红十字会连续10年,每年用2个月时间,在黑龙江29个县市进行现场糖尿病普查和防治指导工作。发现在我国北方农村的2万居民中,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检出率每年都在增加,这些病人亟需治疗,但太困难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大力宣传饮食、运动、应激去预防此病,尤其应该注意传统膳食与现代膳食科学的融合。

克山病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的时代了,这需要国内国际的大合作,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他们共同研究,同步前进。我们已经和NIH、日本国立循环病中心和日本东北大学在合作,我们要派出去请进来,在不久的将来把研究更向前推进一步;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广大病区农村的现状,宣传中国传统膳食文化的真谛,从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医(药)食同源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出发,使传统膳食中的大豆(菽文化)一贯的历史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充分发挥,开发大豆,研究大豆,充分食用大豆。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在以田为牧,还田为林,还田为湖的时候,应注意预防地方病的重燃。

我从事克山病的治疗研究半个多世纪了,消灭克山病是我追求的生涯事业,我无怨无悔,自觉生活充实,尽了自己的全力。确实感受到工作者是美丽的,尤其是和大家在一起工作是惬意的。我为克山病预防研究贡献了青春,贡献了中年和老年。我今年79岁,但我还要贡献我的子孙,儿子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是一个心肌病理学家,孙子在美国马兰州大学生物学部学习,我相信,克山病的病因在我们祖孙三代的手中和同行一道一定能够得到解决。祖国万岁!

作者:于维汉

编辑:吴佳佳

赞赏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昆明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cs/77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