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风险提高5倍的房颤,rdquo忐

来源:心希望快迅

房颤是心房肌出现不协调、不规则、快速而细小的颤动,频率多在~次/min,心室率不规则,大多在~次/min,可为阵发性或持久性,前者发作持续时间不定,后者持续6个月以上,房颤由于失去心房对心室的充盈作用,尤其是室率过快,充盈期缩短,易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

(一)病因

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特别在情绪紧张、手术、运动、急性酒精中毒、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急性感染或药物中毒等,持久性房颤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者,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其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心肌病及其他心血管异常。少数多年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为“特发性"或“良性"房颤。

(二)发病机制

房颤的发生学说很多,以Waldo()提出的多发性折返激动学说较合理。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心肌复极不一致,应激性也不同,在房内发生多处折返,使冲动在房内不规则的传导而互相割裂,表现为房颤;另一学说为房内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发生快速而不规则冲动,同时伴有心房不应期缩短,传导途径多变引起房颤,但直流电击可终止房颤不支持此学说。

房颤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触发其发作与维持的机制可能不同。另外,因为心房重构不同,心力衰竭、心房扩张和缺血、交感迷走神经影响、炎症和纤维化等基础疾病以及机体调节方式不同,阵发性、持续性和长期持续性房颤各有不同电生理特性。

房颤是折返导致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旁路导致心律失常相反(旁路折返时只有一个简单的固定的折返环),心房颤动时有许多功能性小折返环,在整个心房同时传播。据估计,房颤的维持必须同时有3个这种小折返环。

(房颤发病机制图)

一个或更多的驱动机制如自律神经、触发和微折返灶,快速频率发作和纤维样颤动;多个折返环遍布整个心房,清除和重新形成永久性房颤的微波。许多研究认为,左心房内有优势频率发放区,从左向右递减。

来自肺静脉的快速激动是房颤最常见的触发器,也可在永久性房颤中起作用,但阵发性房颤比持续性房颤更重要。持续性房颤时,心房本身改变包括减慢、间断和各向异性传导的间质纤维化,可能引起复杂分隔心房电图和折返。因而肺静脉隔离罕有能消除持续性房颤,心房本身消融常常是必要的。长期房颤可导致心房电荷及结构的重构,促进房颤的永久化(“房颤产生房颤”)。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房颤的症状在病人之间差别很大,从没有症状到严重症状和功能衰竭。房颤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疲乏、呼吸困难、体力不足和头晕目眩。由于心房利钠激素释放可引起多尿。许多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病人也可有“无症状性发作",某些持续性房颤病人仅间歇性出现症状,以至于很难根据症状来准确确定房颤的发作频率和时间。

估计约25%的房颤病人无症状,这在老年病人和持续性房颤病人中更常见。有时这类病人尽管有疲乏和体力不支,却错误地归到无症状性房颤,因为疲乏是非特异性症状,不可能清楚地归到持续性房颤。“诊断性心脏复律”至少可帮助维持几天窦性心律,以决定维持窦性心律是否让病人感到更好,这可为选择节律控制或频率控制提供依据。

晕厥是房颤的少见症状,见于心房颤动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人,房颤终止后的长时间窦性停搏时发生。另一晕厥原因是快速性房颤因心动过速或因严重血压下降导致的心排血量突然减少而触发的神经心源性(血管松弛剂)晕厥。后一种情况更可能见于肥厚型心肌病和主动脉狭窄等器质性心脏病。

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房颤病人,没有及时寻求医疗服务而表现为中风等血栓栓塞并发症或隐匿起病的心力衰竭,最后表现为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房颤体格检查的特征是脉搏绝对不规则。心房颤动时短RR间期无足够的左室充盈时间,导致心搏量降低和外周脉搏不能触及;同时数脉搏和心率时,脉搏频率低于心尖搏动频率时,形成“脉搏短绌”。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是心房颤动的另一重要体征。此外,也可发现绝对不规则的静脉搏动。

症状与原有心脏病代偿程度和心室率快慢有关,心室率不快者可无明显症状;心室率快者,可有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持续显著的心室率增快,可诱发心绞痛、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多见于冠心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发快速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有两型:

(1)迷走神经型:多见于40~50岁男性,无基础心脏病,发作前心率减慢,发作时房扑与房颤交替出现,多为晚上发作,清晨终止。

(2)交感神经型:发生在白天,常与运动或情绪激动有关,夜晚消失,发作时为单纯房颤,常有多尿。

2.体征

(1)房颤未经治疗者,心律、脉搏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心室率多在~次/min之间,大于次/min者,称快速房颤。动脉搏动缺失,出现脉搏短拙。

(2)房颤心室率小于70次/min或大于次/min时,心律不齐可不明显。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经洋地黄治疗后,室率可小于60次/min。

(3)房颤患者易有房内附璧血栓形成及脱落,引起动脉栓塞。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心电图:P波消失,出现房颤波(f波),频率~次/min。心室率不规则,约~次/min,QRS波形与窦性相同,常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房颤伴有完全性房室导阻滞时,心室率慢而规则;预激合并房颤时,室率可快到次/min以上,QRS波多数有心室预激波。

临床上主要通过P波消失和出现绝对不规则的QRS波群来确定心房颤动。

(快速心房颤动心电图)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交界性逸搏心律)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心电图出现f波,可确定房颤、QRS波群为室上性,常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齐)

(2)阵发房颤可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慢性房颤则多有器质性心脏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

(3)房颤病危指标:房颤时,出现血液动力学障碍包括晕厥,呼吸困难,肺水肿、心绞痛、血压下降;突发快速性房颤,心室率大于次/min,多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脑血管病,慢快综合征患者;阵发性房颤并预激综合征者,心室率可大于次/min。

2.鉴别诊断

房颤应与多发、多源性早搏,Ⅱ度Ⅰ型AVB、阵发性室上速、房扑伴不固定传导,紊乱性心律等鉴别。

(六)治疗

1.治疗原则

转复房颤,预防复发,控制室率。

2.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有利于窦性心律的恢复和维持。如使用药物或手术治疗甲亢、二尖瓣狭窄的分离或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病变。

(2)控制心室率;

①阵发性房颤:

(a)发作时间短,心室率不太快且无明显症状者,可卧床休息,服用镇静剂,无需特殊治疗。

(b)心室率过快、症状明显者,宜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使休息时心率60~70次/min,轻体力活动时,心率小于90次/min;洋地黄控制不满意,且无禁忌证时,可联合应用普奈洛尔、倍他洛克或维拉帕米。

②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未经治疗者,往往因快速的心室率诱发心衰,且有并发动脉栓塞的危险,因此须要尽快控制心室率,西地兰为首选药物,尤其对伴有心力衰竭者。也可合用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

(3)房颤的复律:

①复律指征:房颤持续1年以内;心脏病变轻或已作过二尖瓣手术,但术后2~3周房颤仍存在者;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经小于45mm者;甲亢已控制,但仍有房颤者;心脏无明显增大者(心胸比小于50%者)或心衰已纠正者。

②复律禁忌征:房颤已持续2~3年或更久者;心脏明显扩大或有明显心衰者;房颤时心室率缓慢者。

③复律方法:

(a)药物复律:首选药物胺碘酮。

(房颤患者心室率控制常见药物及剂量)

(b)同步直流电复律:若药物转复失败,且房颤持续而症状明显或心室率快难以控制者,可采用直流同步电复律。心衰病人或洋地黄中毒者禁用。其方法为在静脉注射安定药物后,以50~J或~J直流电量对心脏进行同步电击;口服奎尼丁0.2mg/次,3~5次/d,连用1~2周或更长。

④预防复发:奎尼丁0.2mg/次,3次/d,或胺碘酮0.1~0.2mg/次,1~2次/d,或地高辛0.25mg,1次/d。

⑤房颤其他疗法:包括射频消融及迷宫手术。

(射频消融手术示意图)

参考文献:

[1]FergusonCaleb,LowresNicole,FreedmanBen.StrokeRiskinAdultsWithAtrialFibrillationAccordingtoSex[J].Heart,LungandCirculation,,30(7).

[2]张姝.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42(06):-.

[3]TertulienTarryn,ChenYimin,AlthouseAndrewD.,EssienUtibeR.,JohnsonAmber,MagnaniJaredW..Associationof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zlyy/137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