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
ACS区域化协同救治暨心血管疾病规范化治疗研讨会,自创办至今已九届,请谈谈最初办会的宗旨、目标及取得的成果。
严金川教授
ACS区域化协同救治暨心血管疾病规范化治疗研讨会已召开九届,最初开展此研讨会原因是我国ACS救治延迟现象严重且问题突出,同时ACS“救急”问题未能解决。国外有研究显示,患者医院的救治延迟平均时间为6小时,而国内ACS救治延迟更为严重。美国“门-球时间”(D-to-B)平均为95min,国内医院CREST-MI研究显示,平均“D-to-B”时间为min,均达不到指南90min内再灌注的要求。限于各地区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差距,其他地区“救治延迟”现象更严重,“救急”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年开展了第一届“ACS救治延迟对策研讨会”,提出与“无缝链接”合作的救治理念,对基层医师进行免费培训与教育,效果明显。其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代表来自全国各地,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北京、山东、黑龙江、重庆等。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展ACS区域协同救治的医疗单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成果分别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杂志发表,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
《门诊》
我国每年新发大量ACS患者,但其中相当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主要原因是“救治延迟”。请问“救治延迟”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严金川教授
救治延迟包括四个环节:从症状发作到决定就医;从决定就医到首次医疗接触;从首次接触医疗单位转运至可PCI医院;从医院急诊室到导管室。前三个环节中患者从症状发作到就医是主要延误因素,需结合社会和政府的力量进行宣教和培训。而最后一个环节院内延误时间完全能避免,可绕过急诊室直接进导管室。这需要提前医院保持信息畅通,这也是区域化协同救治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ACS急救完全依托原有的普通急救体制(仅单纯根据距离的就近原则而定),多数ACS患者首次就诊于基层医疗机构。然而,医院目前ACS诊疗并不规范,指南和抢救流程均难以实施,难以在ACS救治中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
《门诊》
《欧洲心肌血运重建联合指南》将原来的D-to-B为90分钟的标准改为FMC-to-B时间分钟,请医院、医院医院间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贵院在局域救治方面发挥出了哪些优势?
严金川教授
从D-to-B改为FMC-to-B不仅是时间段的改变,而且是救治理念和救治效率的改变,这一改变能够真正衡量我国医疗救治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信息共享需要将ACS的救治技术向基层社区前移和延伸,包括转运途中的信息畅通和安全。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区域化协同ACS救治网络的建立是心血管急救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是镇江医院,心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技术力量强,人才队伍精。在江苏省第一个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区域化协同救治心肌梗死”新模式。我们与北京艾威梯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使用12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平台,在丹阳、扬中、句容、医院投放了多套无线心电图传输系统,每年救治心肌梗死余例,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其治疗模式和救治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率为98%,MACE事件发生率降低11%,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
从“救治延迟”到“无缝链接”再到如今的“区域化协同救治”,比较成熟地反应了我国现实状况和我们的救治理念。目前我中心基本覆盖50公里范围内的ACS救治,每年救治ACS患者余例,使地区救治延迟现象明显改善,FMCto-B时间控制在90min内,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3天,住院费用减少余元,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死亡率降低。
《门诊》
STEMI患者临床治疗的原则是早期、完全、持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对于无PCI医院医院在转运患者前及转运中应采取哪些治疗策略以保障其安全?
严金川教授
最新指南强调急诊PCI优先位置,但我国情况特殊,大部分ACS患者首发在基层医疗单位,其不具备PCI开通血管条件,因此,需要转运患者至有条件PCI的医院。医院一旦确定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首先应该立即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因起效快、药效强、循证医学证据多而得到临床广泛认可;此外,有条件也可进行溶栓,并尽快使用救护车或私家车转运,同时通知有条件PCI的医院医师做好准备工作。医院医院,我们可全程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做到患者上救护车的同时激活导管室,使之直接进入导管室,缩短救治时间。因此区域化协同ACS救治网医院医院的无缝链接,使急救技术向基层前移和延伸。
《门诊》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第一步是患者发生症状后能及时就医,这是急救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请问贵院在在患者宣教中有何心得?
严金川教授
宣教主要针对患者和公众,需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电视、广播、网络、义诊、健康教育、冠心病病友之家等)让公众了解ACS的相关知识,在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及时医院就诊,缩短从发病到医疗接触的时间。我院自年起开展了冠心病病友之家,每月举办一次讲座和宣教,并定期组织义诊、广播、电视答疑,同时专门开设冠心病健康教育门诊,冠心病随访门诊等。然而,更高层面的工作还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支持。
《门诊》
作为区医院,您认为如何协调各方才能实现就救治的“无缝对接”?
严金川教授
建立ACS救治的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在同一平台上协同救治;以区医院为一级节点,缺乏导医院为二级节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三级节点;以急救系统为纽带,实现从社区、救护、医院多级联动的协同急救新模式。在患者到达网络任何节点即开始实时监控,实现ACS急救资源的快速响应、科学调度和高效使用。同时投放12导程心电图远程传输系统、心肌损伤标记物、血糖血氧等指标的远程实时传输系统、建立高危个体的健康档案并定点监控,将ACS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触角深入到基层及社区,达到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基层医师培训,医院导管室24小时开放。医院的协同和对ACS救治过程的远程监护指导,以早期筛查为起点,完善早期诊断、分拣、院前急救、转运绿色通道建设等多个环节,合理高效利用医疗资源,从而使ACS患者能得到最及时、最优化的治疗。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出自《门诊》杂志年05月刊P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