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间:年2月。
主诉:左上肢酸痛伴咽痛11小时。
现病史:患者1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酸痛,伴咽部不适,无胸闷胸痛,无心慌汗出,自服速效救心丸后无缓解,至我院急诊,查心电图未见明显ST段抬高;后监测心肌酶升高,为求系统诊治入院治疗。
既往史:既往体健。
个人史:吸烟史20年。
危险因素:长期少量吸烟史(4支每天)20年。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8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79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自动体位,平卧位。胸廓对称,呼吸音粗,两肺未闻及湿啰音。心尖搏动无弥散,未及抬举样搏动,心界叩诊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部查体(-)。双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2.76ng/ml;U/L;Scr65.6umol/L,K+4.37mmol/L,WBC9.12×/L,N61.2%,HGB.10g/L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未见明显ST-T改变。
彩色超声诊断报告:左室节段性运动异常。
血栓弹力图/基因检测/其它:CYP2C19基因位点、位点基因检测均为杂合型,提示慢代谢型(氯吡格雷抵抗)。
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左上肢酸痛伴咽痛,持续不缓解,心肌坏死标记物阳性。
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Ⅰ级。
危险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坏死标记物阳性,症状持续时间长。
给药情况:1)阿司匹林肠溶片mg负荷剂量;2)替格瑞洛mg负荷剂量。
冠脉造影造影时间:入院当天。
造影(1):回旋支中段%闭塞;前降支中段70%~80%弥漫狭窄,远段60%~70%局限狭窄。
造影(2):右冠开口及近段60%~70%弥漫狭窄
造影结论及应对策略:冠心病,三支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回旋支为梗死相关血管。回旋支中段%闭塞;前降支中段70%~80%弥漫狭窄,远段60%~70%局限狭窄。右冠开口及近段60%~70%弥漫狭窄。立即开通罪犯血管。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及术中用药:入院当天行PCI手术,术中追加肝素单位。
过程1说明:冠脉导管:6FXB3.5导丝:TERUMORunthroughNS0."×cm(回旋)预扩张球囊:TERUMOTazuna2.0×15mm(8atm×8s,回旋)。
过程2说明:导丝:BMW0."×cm(钝缘支)支架:Medtronic2.5×18mm(8atm×8s,回旋中远段)。
过程3说明:后扩张球囊:TERUMO2.5×10mm(16atm×8s,回旋中远段)TERUMO3.0×15mm(14atm×5s,回旋中段)。
后扩张球囊:TERUMO3.0×15mm(8atm×6s,回旋中远段)预扩张球囊:TERUMO2.5×10mm(6atm×6s,钝缘支)。
手术总结:
PCI术后及随访术后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mgpoqd;替格瑞洛90mgpobid;培哚普利2mgpoqd;琥珀酸美托洛尔23.75mgpoqd;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poqd;依诺肝素钠注射液iu皮下bid。
术后检查:
术后随访:随访至今患者无胸痛,活动后无气促,未发生并发症。
病例总结病变特点及应对:本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回旋支为梗死血管,梗死部位为分叉病变,病变复杂或手术操作复杂,血栓风险高,死亡风险高,又病情急,应行急诊PCI术,尽快开通犯罪血管,以改善预后。另本患者以左上肢酸痛、咽痛为主诉,无明显胸痛,心电图未见明显ST段抬高,冠心病危险因素少,应避免漏诊,监测心肌坏死标记物变化;明确诊断后应尽快行PCI术开通犯罪血管,改善预后;早期应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术前、术中、术后血栓风险。替格瑞洛起效迅速,对少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疗效确切,更加适合此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用药经验: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多支病变、合并疾病复杂的高危患者,及早应用替格瑞洛可减少急性血栓风险,其负荷量小,起效迅速等特点更加适合急诊ACS患者及PCI术中需加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2)积极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是ACS治疗的基础,所有ACS患者在评估缺血事件和出血风险后,均应积极双联抗血小板。3)替格瑞洛服药过程中应嘱患者规律服药,避免漏服而增加血栓风险;研究显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未明显增加出血比例,因而在使用中常规对患者便常规、血色素进行监测即可;一旦发现出血,应立即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积极止血治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作用可逆,同时失效也更加迅速,因而理论上更加安全。对于腺苷可能造成的呼吸困难,在除外心衰、肺部疾病后,应及早停用替格瑞洛,必要时调整药物。4)替格瑞洛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其快速、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同时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其抗血小板作用明确,因而在ACS的治疗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更多患者获益。
医师介绍李岩,北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