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哪些情况要高度怀疑自己患了心肌梗死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而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院外突然死亡(猝死)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极易发生猝死,猝死的原因与患者出现严重恶性心律失常有关。研究显示,约有1/3的患者发病后很快死亡,直接死于院外。若能及时得到诊治行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并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如果高度怀疑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时送病医院及时就诊。
那么,出现哪些症状应高度怀疑心肌梗死呢?
心肌梗死症状随心肌梗死的部位、大小、病情进展的速度及原来的心脏功能等而轻重不同。其主要症状主要包括:
(1)疼痛:多为胸前区压榨样痛或紧缩感,也可表现为颈部紧缩感、牙痛、上腹痛等不典型疼痛,甚至可以放射至左肩痛和手指痛。可发生于任何时段,甚至于安静或者睡眠时亦可出现。疼痛程度往往较重、疼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持续半小时以上),部分患者可有濒死感。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多不缓解,患者疼痛时往往伴有出冷汗症状,有时候通过出冷汗症状可以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
(2)心慌心悸:由于突然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可表现为心悸、头晕、严重者甚至意识丧失等,此时如有条件行心电图检查,往往可以捕捉到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如果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往往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3)低血压或休克:多表现为头晕、乏力,多发生于起病数小时到1周内,严重休克可于数小时内致死。
(4)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甚至不能平卧等,急性者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心率加快、咯粉红色泡沫痰等。
(5)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在发病早期,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不适,胃肠胀气亦不少见,少数老年人胸痛不明显,而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
若患者突然出现上述症状之一或多个症状,医院就诊排除心肌梗死;对于原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一旦出现症状明显加重且持续时间较长不易缓解,也应尽快就诊。
是不是所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都可能首先出现胸痛这种症状的?
并不是所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都会出现剧烈胸痛表现,有些老年人由于感觉神经的功能减退,甚至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导致发现比较困难,往往出现其他严医院就诊,丧失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对这类患者需要高度重症,那么病人出现哪些情况时我们应高度怀疑无痛性心肌梗塞的存在?根据既往临床经验,主要见于如下情况:(1)近期内,多次发生胸背部闷胀不适、沉重感或气短明显等。(2)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咳白粘痰或粉红色泡沫痰等。
(3)突然出现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4)老年人突发的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
(5)糖尿病人出现昏迷者。(6)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尤其在近期内出现者。(7)突发的不明原因的晕厥或抽搐。
患者突发心梗,应该怎么自救?
当高度怀疑心肌梗死发生时,应该立即卧床,保持情绪平稳,静息为主,然后由家人及时拨打,如果有硝酸甘油类、速效救心丹、丹参滴丸等药物立即舌下含服,如果有阿司匹林,可以服用mg(3粒),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及时治疗。
自行服用“救心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用于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和中药速效救心丸,被简称“救心药”。如果服法不当,“救心药”就难以发挥急救作用。
专家为服“救心药”者便于记忆和掌握,编了24字诀:药物要“新”,防止“上瘾”,先嚼后含,讲究姿势,事不过三,药不离身。 药物要“新” 这些药物虽说是有效期一年,但患者平时应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一般在阴凉避光条件下保存,同时服用前注意药物有无变软、变黏、变色、破碎现象,发现变质就要立即更新,以免急救和失效而影响治疗。 防止“上瘾” 经常服用这类药物也可能“上瘾”。要防止“瘾”可两种急救药交替使用。 先嚼后食 多数人都是按照说明书所说的舌下含服,其效果固然不错,但是,如果能在心绞痛发作时先嚼后再压在舌下含服,则效果更好。因为嚼碎后更便于溶化和舌下黏膜吸收,有利于药物高浓度地迅速到达心脏,见效更快。 讲究姿势 含服本药时应取坐姿。因为站着含服,头部位置较高,常因周身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晕厥。躺着含服也不妥,因心脏位置较低,而大量血液回流心脏,致使心脏贮血量突然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事不过三 在药物有效的情况下,通常用药数分钟后心绞痛就应缓解。若仍不见效,应隔5-10分钟后再服一次。如此重复2-3次,若仍然无效,就应考虑有心肌梗死或其他疾病的可能,医院或拨打。因此,“事不过三”应是服有“救心药”者的座右铭。 药不离身 救心药应随身携带并放置在固定、掏取方便的衣袋中。更换衣服时也千万不要忘记同时转移好“救心药”;晚上睡觉时应把“救心药”放在枕侧易取之处,以便急用时伸手可得,做到药不离身。
如何防治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为严重的一种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基本上等于冠心病的防治,目前专家们推出冠心病的三级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对尚未发生冠心病的人群,采取预防性措施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1)高危者的一级预防
高危者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明显增高、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男性45岁、女性55岁、有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者。为减低血胆固醇水平,要戒烟,控制血压和体力活动,减轻体重等。
(2)中度危险者的一级预防
中度危险者指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其他危险因素者。危险相对较高,但近期内不会有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该类人群数量大,多为青年和中年男女。
(3)治疗
1)早期治疗高脂血症
2)有指导性地改善饮食习惯和增加体力活动。
3)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此外,目前发现深海鱼油(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时可以降低血脂水平等,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用药之一,且这类保健品无明显毒副作用,应该大力推广。
(4)终生预防
如果从儿童期开始有效预防,在他们成为老年人时,冠心病的发病率有可能大大降低。
获取更多关于心肌梗死的健康咨询,医院编著出版的《中西医结合慢性病防治指导与自我管理丛书——急性心肌梗死》。
-------------------------------------------
白癜风治疗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