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河北人,56岁,年起反复出现黑便,每次量约g,无呕血,无头晕,无心悸,无出冷汗。医院就诊,予抑酸、止血、补液等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年、年均有类似病情发作,医院做过胃镜、结肠镜、全腹部CT检查,都查不出病因,治疗后黑便症状有所好转,但不久又会复发。年4月底,赵先生又发现自己大便颜色发黑,医院急诊就诊。市二院消化内科将其收治入院。消化内科刘文佳团队针对他的病情讨论后认为,患者解黑便,考虑是消化道出血,但既往胃镜肠镜检查都未发现明显异常,初步判定问题出在小肠上,决定对其进行小肠镜检查。果然,经小肠镜探查至回肠上段,发现一个隆起性病变,大小约3.5*4cm,表面可见溃疡,术中行钛夹及美兰定位。因肿块较大,内镜下无法切除,消化内科立即联系了胃肠外科会诊,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小肠镜图片
示意图
赵先生是外地来常打工人员,没有医保,考虑到经济因素,没有选择腹腔镜手术。二院胃肠外科朱平主任为他进行了开腹手术切除小肠间质瘤。术中采用绕脐小切口,起到了腹腔镜微创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床活动,第二天肛门即有排气,术后7天出院(因患者要求拆线出院)。赵先生临出院时,对二院医生再三表示感谢,解决了困扰他8年的黑便问题。先了解一下小肠间质瘤
小肠间质瘤具有发病率相对较低、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约有10%~30%的患者早期完全无症状,小肠解剖部位特殊,常规的胃肠镜检查无法发现小肠的病变,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待发病就诊时病情较重,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临床表现多以反复的不明原因的腹痛、消化道出血及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由于早期病情较轻、症状不典型未引起重视,许多患者每次都只做些简单的对症保守治疗,症状好转后便出院,由于未能明确病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肿瘤持续存在导致类似症状反复出现,病情隐匿发展的同时肿瘤体积逐渐增大甚至侵及周边器官,最终部分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患者就诊时就由于肿瘤过大或出现转移而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可见小肠间质瘤的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而手术治疗目前是唯一有治愈可能的治疗手段。首次治疗非常重要,治疗方案主要是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根据不同部位不同肿瘤分级等因素来定,原则是完整切除肿瘤及其转移或浸润的组织。再来说说小肠镜
小肠迂曲冗长,是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食物经食管、胃后,进入小肠进行营养吸收,最后进入大肠。胃镜经口腔进镜,主要观察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降段疾病;(大)肠镜经肛门进镜,主要观察下消化道;而居于中消化道九曲十八弯的小肠一旦发生病变,处理起来却困难重重。小肠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加之传统检查手段受限,一直以来,确诊率低,极易漏诊和误诊,成为疑难杂症与罕见病的“重灾区”。在以往,由于医生不能对深部小肠常规进行直视下检查,让临床医生对小肠疾病的认识相对陌生,小肠疾病成了误诊率和漏诊率最高的疾病。我们平时说的肠镜是结肠镜,主要观察范围还是大肠这一段,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并不包括小肠。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处于常规胃镜和结肠镜等内镜难以到达的位置。1什么是小肠镜?
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直是困扰医生的难题,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的应用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可以选择从口腔或从肛门进入人体消化道,最后到达小肠进行检查和治疗。该技术基本完成了对整个消化道的彻底无盲区的检查,且具有图像清晰、能取活检、操作可控制等优点。
小肠镜主要用于临床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由于操作时间长,清醒操作痛苦较大,一般选择无痛内镜的方法。
2小肠镜检查有哪些适应症?
●消化道出血,经胃镜及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变;
●原因不明的腹痛、呕吐或腹泻病人,经相关检查未发现病变;
●原因不明贫血、消瘦和发热等,疑有小肠肿瘤者;
●诊断和鉴别诊断克隆恩病或肠结核;
●小肠吸收不良疾病;
●协助外科手术中对小肠病变的定位;
●小肠钡餐检查病变和部位不能确定或症状与X线诊断不符。
3做小肠镜有哪些注意事项?
1.经口进镜者禁食12小时,检查时要取下眼镜、活动假牙、放松衣带;
2.经肛进镜者必须作好清洁肠道准备;
3.检查后应卧床休息,当天禁食辛辣食物禁饮含酒精饮料;
4.术后可能有肠胀气、轻度腹痛、咽喉部疼痛不适(经口进镜方式)等症状,一般都能自行缓解,无须特别处理;
5.术后当天不能驾车骑车、不能从事高空作业或操作重型机器以防意外。
来源:常州二院胃肠外科
编辑撰稿:朱秋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