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功实施两项新技术,标志着心衰

日前,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相继成功实施“CRT-D”“体外超滤”两项技术。这不仅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内科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还标志着心衰治疗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CRT-D全称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是目前治疗严重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新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在治疗心力衰竭、让扩大的心脏可逆性回缩的同时,帮助患者防止因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并可显著减少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因心衰的再住院率,也是先进起搏器植入的高端技术。而且,CRT-D已经写进我国最新的《心力衰竭防治指南》中,是当前特定患者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方案。但是,此项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要求施术者必须同时掌握冠脉介入和电生理诊疗及起搏器植入等多项技术。

前不久,一位71岁的心衰患者到医院心内一区就诊,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0余年”。经过进一步检查,心内一区主任郑海军及其医师团队发现,这位患者对CRT-D治疗有明确的适应症。经过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在医院相关科室的配合下,心内一区医师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CRT-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植入术。术后,经过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复查时患者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EF)已经提高至42%,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另外一位患者曾因老年瓣膜性心脏病反复住院,这次因利尿效果差,心衰进行性加重到心内一区住院治疗。郑海军检查后认为,这位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出现利尿剂抵抗,体外超滤指征非常明确。之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心内一区医师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体外超滤”治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衰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施“CRT-D”“体外超滤”两项技术成功后医护人员合影。

郑海军介绍,90%的急性失代偿心衰(ADHF)患者是由于容量负荷过重所致,钠水潴留会导致呼吸困难、水肿等多种症状。因此,心衰治疗的重要靶标是消除体内过多的钠和水。所以,充分控制液体潴留或充血,是降低后续心衰事件的重要方向。但是,目前以利尿剂为主的综合治疗不能充分缓解心衰患者的充血症状,而“体外超滤”治疗方法可以经由静脉建立体外循环通路,以血泵驱动为动力,通过滤器建立血液体外循环,并在超滤泵的负压抽吸下,经由滤器形成超滤液,使安全快速消除钠水潴留成为可能。还有,这种方法无须置换液和透析液,可极大简化治疗的复杂程度,保障治疗的安全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成本。由于这种方法在解决病人因治疗产生的心理负担方面具有巨大意义,已经成为解决钠水潴留的“金标准”。

今年4月份,在该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心内一区开始大力推动“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工作,这两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为“中国心衰中心”下一步的审核认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孙阎河

医院提供图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dwh/126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