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基础和临床工作者携手对痛风进行了大规模研究,已有一批新药问世,及一些新观点和新建议出台。许多学者们提出,“痛风是所有炎性关节炎中致病因子最单一,和最可能治愈的病”。我国临床工作者正为防治痛风迈进新征程而努力。
近年来,随着对痛风研究的不断深入,原发性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原发性痛风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多有遗传性,具体发病机制还在研究中,这类患者常伴有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肌病(冠心病)等并发症。很多患者在痛风的治疗上都是倾向于药物的治疗,对其进展也是十分的 无论是原发性痛风还是继发性痛风,都伴有急性发作史。所以痛风急性发作的诊断与治疗尤为关键。
一、痛风急性发作期药物使用1快速、高效控制痛风发作:镇痛药物的使用要大剂量、短疗程。
2药物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镇痛药物最好在发作24小时之内开始使用,秋水仙碱初始治疗应争取在36小时之内,否则疗效受影响。
3正在进行的降尿酸治疗不应中断:急性发作时继续已有的降尿酸药物,不要停止降尿酸治疗。
4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开始自我治疗:痛风发作时最好静止,抬高患肢,多饮水等。
5尿酸持续达标就有望“根治”痛风。“痛风是所有炎性关节炎中致病因子最单一,和最可能治愈的病”。所以不必为无法根治痛风而太过忧虑。
近年来,原发性痛风镇痛药物治疗在专家学者们的努力下有了可喜的新进展。
二、原发性痛风传统镇痛药:秋水仙碱、NSAIDS和糖皮质激素1ACR和EULAR指南均推荐秋水仙碱为痛风急性发作期一线用药。
2
ACR和EULAR指南均推荐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首服1.0mg,1小时后0.5mg,12小时后给予预防剂量0.5mgqd/bid.直到症状缓解。
3
急性痛风发作的预防治疗:EULAR指南建议降尿酸治疗前2周开始服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qd/bid,连续6-12个月。
ACR指南推荐:(a)存在痛风症状(急性痛风发作3个月内,存在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者,建议小剂量秋水仙碱持续预防治疗。
(b)无上述痛风症状者,建议小剂量秋水仙碱预防性治疗至少6个月。
(c)无痛风石者,建议血尿酸水平达标后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至少3个月。
(d)有痛风石者,血尿酸达标后仍需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6个月。
注意:对急性发作的痛风关节炎,就像救火一样要刻不容缓地予以扑灭。尤其对不宜用非甾类抗炎药的患者,秋水仙碱更适宜。现已公认,秋水仙碱0.5mg或0.6mg,一日2-3次用法,既可安全有效地缓解症状,又可避免以往在24h内的冲击疗法带来的严重毒性反应。
2、NSAIDS类药物治疗痛风指南:1ACR和EULAR指南均推荐NSAID包括COX-2抑制剂均为治疗急性痛风的一线用药。
2小剂量NSAIDS连续使用6-12个月预防痛风发作。
3急性痛风发作时,选择NSAIDS无需选择哪一种更有效,但应考虑药物长期使用的副作用。
4急性痛风发作时,选择NSAIDS类药物的关键是尽快治疗,起始最大剂量,疗程7-10天。
注意:一大类非甾类抗炎止痛药(如前述)均有相同作用,不必犹豫选择那一个,而是要依据患者全身情况尽早和足量启用一种。发病后12-24h内得到充分治疗的患者可获得速效。治疗几天,病情控制剂量可减半,持续7-10d可停用。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痛风的指南:1ACR和EULAR指南均推荐糖皮质激素类药为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一线药物。
2中国风湿病学会和内分泌学会指南均推荐糖皮质激素类药为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二线药物。对NSAIDS和秋水仙碱无效或有禁忌症或过敏时才选择糖皮质激素。
3对于无法口服药物的急性期痛风患者,ACR指南推荐关节腔内注射激素、静点激素及ACTH皮下注射。
注意:不能耐受非甾类抗炎药和秋水仙碱的患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口服、肌注或静脉途径治疗。如,以泼尼松0.5mg.kg-1.d-1,口服,治疗1-3d减量,维持7-10d停。
三、原发性痛风镇痛新药1ACTH治疗急性痛风:5项研究结果显示3小时起效,疼痛缓解率达80-%,副作用小,对血糖影响轻微且短暂。有人“谈激素色变”,其实只要合理用药,激素对于部分痛风患者或是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都是最好的朋友。
注意事项:无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还是秋水仙碱都不能缓解疼痛,或者患者不能耐受它们的副作用产生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这时候可以考虑短期内使用激素,采用口服、静脉给药,推荐使用30mg~60mg的泼尼松或等同于该剂量的其他激素剂型,维持1~3天,在接下来的1~2周内逐渐减量至停用。
2TNF-α阻断剂:益赛普,英夫利昔单抗等,对难治性痛风有效。
3IL-1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利那西普等治疗痛风有效。
在痛风的镇痛治疗方面,除传统的秋水仙碱、NSAIDS和激素等镇痛药物继续用于临床外,IL-1β单克隆抗体和TNF-α阻断剂已开始用于临床,并写入了美国ACR痛风诊疗指南,其适应症、用法及用量都有了严格的规定。临床证明,在痛风的治疗上效果显著。
知识科普:在痛风的药物治疗方面,抑制尿酸合成的新药非布司他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适用于对别嘌呤醇过敏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促尿酸分解药物如拉布立酶和聚乙二醇尿酸酶已用于临床。其适应症和用法已写入美国ACR痛风诊疗指南;在痛风的饮食治疗方面发现,富含嘌呤的蔬菜和豆制品并不增加血尿酸水平,一些低嘌呤含量的食品如富含果糖的水果和饮料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奶制品、豆制品、蔬菜、维生素C是潜在的保护因素,此外,提倡嘌呤的总量控制,而非某一食物的限制。
痛风百科,痛风康复家园 虽然项目已茬运作这件事的经过已经没有办法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