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风险上升债市零违约难延续
虽然我国企业在海外发行债券出现违约的情况其实不罕见,但对国内市场而言,债券违约仍属于“新鲜”事物。自1981年我国第一只国债发行以来,债券市场仍保持“零违约”记录。 但这类寂静现状或被打破。近期信誉负面事件仍在继续暴露和发酵,虽然出现大范围违约风险的可能性仍然较小,但局部违约事件产生的概率却在上升。 与高度关注信誉违约事件产生相比,当前更应当重视债券市场机制建设和完善。只有未雨绸缪方能做好积极应对。 巴曙松认为,信誉违约事件的出现其实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预警、处理、化解风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险。从成熟市场经验来看,及时的信息表露、公道的风险评级体系、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成熟的偿债保障机制是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内信誉债券市场机制建设亟待完备,尤其是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最后,地方政府的“兜底”本钱增加。违约债券的终究接盘者主要还是依赖银行,考虑到近期影子银行和不良贷款等风险积聚,银行兜底将不利于市场的长时间健康发展,未来政府对信誉违约零容忍的态度可能会有所转变。 同时,企业信用资质下沉。债券市场发行人整体信誉质量是影响市场违约率的重要因素,随着中低资质发行人的逐渐进入,投资者承担的信用风险暴露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将显著提高。 在巴曙松看来,债券违约与宏、微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干。当前虽然宏观数据在逐步走稳,但其实不代表微观行业会同步企稳,钢铁、水泥、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仍在面临信誉资质的恶化。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不断扩容,低资质发行主体比重不断增加,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也在逐步积聚,“零违约”现状被打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