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挖掘影像征象深刻揭示病理本质是高少从事影像一直不变的理念与追求
专业学习没有兴趣犹如婚姻没有爱情;学习专业方法不对,事倍功半;坚持才会成功;兴趣与方法我都能给你,坚持要靠你自己!
简要病史:
下面是CT影像资料:
图像排列以列为单位,第一列为平扫,第二列为增强扫描动脉期,第三列为增强扫描延迟期。
下面是肺窗:
下面是病理公布前高少的读片:
这么清晰的图像,板凳支持!1、男,23岁。2、发热、咳嗽20余天,有时40°C,下午明显。右侧肺门及纵隔腔静脉后气管前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右侧肺门肿大淋巴结可见融合表现,右下肺门可见一肿大淋巴结中央有一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周围血管支气管受压推移改变,右肺下叶可见一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与右侧肺门肿大淋巴结间可见有索条状影相连,增强后可见纵隔腔静脉后气管前淋巴结呈环形强化,右下肺门肿大淋巴结中央低密度液化坏死区无强化。
年轻病人,临床出现发热、咳嗽20余天,有时高至40°C,下午明显,影像右侧肺门及纵隔腔静脉后气管前多发肿大淋巴结,右侧肺门肿大淋巴结融合表现,中央有一低密度液化坏死区,纵隔腔静脉后气管前淋巴结呈环形强化,临床及影像均符合淋巴结结核,同时肺内只可见右肺下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渗出性病灶),并与右侧肺门肿大淋巴结间有索条状影相连,所以考虑是在右下肺先出现渗出性病灶,然后侵入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右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炎,故本例应为典型的原发综合征。典型的原发综合征。1、胸内恶性淋巴瘤:临床除发热外,多有肝脾肿大及贫血,何杰金氏病的特点为多个、多组淋巴结肿大而以纵隔组为主,且常位于前纵隔,单侧多于双侧,双侧者大多不对称。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也是多个、多组淋巴结肿大,以纵隔为主,大多为双侧且发展迅速,很快出现邻近组织器官压迫症状。2、结节病:女性多见,亦可有发热,但同时多有胸痛及气促表现,胸内淋巴结肿大的特点是多个、多组,以肺门组为主且双侧对称,肿大的淋巴结无坏死,无融合,典型者呈土豆状,增强后呈均匀的中高度强化。3、转移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于中老年病人,但四天前
ssk战友发了个19岁的肺转移瘤病例,经典影像(病理结果已公布),请求加分!-丁香园论坛相信大家也不会那么快忘了,但转移瘤应有原发灶,中央型肺癌则肺门块影较大且边缘毛糙。病理结果:
淋巴结结核。
成人原发性肺结核有增多趋势。关于一般发生于少儿的原发综合征为何在成人发生其原因还不清楚,有人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可能是因为抗结核药物的滥用,使得结核的发病越来越不典型;或者是由于处在农村中年轻人原本未接触到结核菌,出来到城里打工以后,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发病;也可能是因为卡介苗的接种,在少儿时期由于对结核菌存在着免疫力和抵抗力而不发病,但到了成年以后由于免疫力因时效性而降低或消失,加之身体抵抗力的下降而得病。
关于成人原发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在临床上没有什么特点,表现极不典型,但咯血比较多见,在影像表现上两者无本质上的差别,原发病灶都可以是单发或多发的。淋巴结炎可只侵犯肺门淋巴结或同时侵犯肺门和纵隔淋巴结。不同之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成人原发综合征的淋巴管炎很少见,不如少儿的明显而多见。成人原发综合征的淋巴结炎所致的淋巴结肿大较明显,少儿的淋巴结肿大不如成人的明显。
另外,成人原发综合征的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肿大往往都是同时可见,且存在时间较长。而少儿原发综合征的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肿大同时可见者相对较少,其可能是原发病灶和淋巴管
炎并存,或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并存,或三者同时存在。之所以成人原发综合征的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肿大同时可见,且存在的时间较长,是因为成人原发综合征的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肿大吸收缓慢,吸收缓慢的原发病灶易继续发展转变为浸润型肺结核,且对肺组织的破坏大,愈合时易留下纤维、钙化灶。而少儿的原发病灶可很快吸收,不留任何痕迹。少儿原发综合征可并发肺不张或胸膜反应引起胸腔积液,在成人未曾见到,两者表现不同。
总之,成人原发综合征的影像表现特征是:原发病灶和淋巴结炎同时可见,且淋巴结肿大一般都较显著,易与其他病变鉴别,CT明显提高了原发性肺结核的诊断正确率,肺内炎症浸润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原发综合征的基本特征。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淋巴结强化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