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适量饮酒可促进血液循环,但过量饮酒容易引发众多健康问题。
酒精是一种具有亲神经性的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最大。无论是一次相对大量饮用或是长期无节制滥用酒精,都可以导致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包括依赖、戒断综合征以及精神病性症状。除了精神障碍之外,滥用酒精还可能引发躯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13.5%。近年来,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在精神科临床中有逐渐增多趋势,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幻听、幻视,被害妄想和嫉妒妄想及行为紊乱,甚至肇事肇祸。患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医生建议,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及时到精神卫生机构治疗。病人的精神症状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一般4周左右可望大部分缓解。此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戒酒。戒酒戒断症状表现最为突出的为肢体震颤、出汗、烦躁不安等,会给治疗增添许多困难。建议患者入院后初期适量给予低度酒替代递减,将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戒断期。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躯体方面的损害中,以肝脏损害最为多见,可以导致肝肿大、肝硬化等症状的发生,给平时的治疗增添了许多难度。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或继续喝酒,还可能会出现腹水、消化道大出血等症状,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社会各界应大力宣传过度饮酒的危害性,积极宣传酒精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提高人群的整体认识水平。同时,加强社会支持,做好患者的心理卫生工作并进行早期干预;严禁未成年人饮酒,加强法律监督和检查工作。
鐧界櫆椋庡彂鐥?鍛煎拰娴╃壒鏈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