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积极进行早期的防治可有效降低其致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坏死。要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做到早期正确急救就首先要对急性心肌梗死这一健康杀手有一定的认识。
如何识别与处理心肌梗死这些早期症状?
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和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其实心肌梗死患者约70%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
(1)既往无心绞痛的患者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的患者发作突然明显加重。常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少数病人可以表现为咽喉部紧缩感,下颌部、牙齿疼痛,左上肢疼痛或剑突下疼痛,休息和含服速效救心丸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等情况时都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认真对待,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无低血压状态可以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10-15粒,若不缓解,5分钟后可再含服15粒。医院就诊。若胸痛20分钟不缓解或严重胸痛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晕厥,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在有急诊PCI医院,医院90分钟内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可能到有PCI医院就诊。如无急诊PCT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最严重的是脑出血。溶栓治疗后仍宜转至有PCI医院进一步治疗。
心肌梗死后必须做好二级预防,预防心肌梗死再发。患者应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态平衡。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及ACEI制剂,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
如何积极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1.避免过度劳累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尤其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
2.放松精神
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尽量避免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
3.洗澡时要特别注意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4.气候变化时要当心
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5.避免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6.保持大小便通畅
积极治疗便秘,前列腺增生,。
7.忌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孙桂芬,主任医师,肾脏病主任、老年病专家,原中国石油老年病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老年病学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是大庆地区著名的老年病专家,曾任大庆市老年医学会主任委员,医院高干病房、老年病科主任,是大庆市老年病专业创始人。
从事临床医疗诊治工作三十余年,对老年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治疗有着深入的研究,对肾病、慢性肾炎、尿毒症、老年心脑血管病、老年糖尿病等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治愈老年病、老年肾病、尿毒症万余例;对老年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震颤、行走困难、胸闷、气短、腰酸、背痛、浮肿、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有着独特、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在大庆地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专家
医院;告别胃肠病,医院,医院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