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我院介入中心吴资波主任、戴曼芝副护士长带领的介入团队成功地为一位62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了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用时仅1个小时,使这位多次出现晕厥、室速、室颤、心脏骤停、血压过低等危象的大爷转危为安。
事发突然,时间就是心肌
5月9日傍晚,62岁的熊爷爷出门溜达,突感胸闷、气促、紧接着胸口一阵阵疼痛,随即被家属通过送至我院心血管内科,心内科主任李莉、介入中心主任吴资波立即组织抢救,根据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致决定应迅速在12小时内疏通患者已堵塞的心脏冠状动脉,必须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在与患者家属做好病情沟通及相关术前准备后,介入中心第一时间为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穿刺、置管、在X线影像的引导下,经过患者右手上细细的穿刺口,吴主任迅速将导管送达病人冠状动脉开口处,再沿导管将直径约o.3mm的导丝送入梗死相关冠脉,并成功穿越堵塞处,经球囊扩张后成功开通了一条“生命隧道”,随着支架的植入,堵塞的血管疏通了,病人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精神状态良好。术后造影及检查显示血流通畅。
患者术前多处血管狭窄
支架植入后血流恢复正常
小针眼,解决大问题
介入中心吴资波主任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主要危重症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病率日益增高,其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然而,对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死亡率、致残率很高。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心脏介入术,就是跟时间赛跑,时间就是生命!”
急诊心脏介入术是指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12小时内进行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首先在心脏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找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部位,对其行血管再通,梗塞相关心肌得以及早的再灌注和功能恢复。可以说,急诊介入术为挽救急性心梗垂危的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了一条绿色的通道,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降至4%以下,且术后恢复快,患者生活质量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时间窗内,越早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越早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就越能大幅改善患者预后,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加上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病人痛苦小,可以说是“小针眼,解决了大问题”。
招之即来,保驾护航的介入团队
我院介入中心成立于年2月26日,至今已为余名患者解除病痛。该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荷兰飞利浦XPer一FD20大平板DSA、美国GE多导联电生理监测系统、美国MedradMark7高压注射器以及配套的抢救设施如美国鸟牌呼吸机等等高端设备。介入中心主任吴资医院、湘雅附一、附二学习实践,已积累余例手术的临床经验。
“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一句空话,无论是白天黑夜、节假日、休息日,工作人员24小时处于迎战状态,只要有介入病人,马上赶到病房。因为有这样一支团结协作、坚强作战的团队,他们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转危为安,重获生命。
医院介入中心主任吴资波提醒市民: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急症?
1、管理好您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若有以上几种并发症,建议您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降血糖药物以及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养成每日监测血压、血糖水平,血压、血糖不仅仅要控制达标(血压小于/90mmHg,空腹血糖<7mmol/L)而且要避免血压、血糖水平的波动;
2、不沾恶习:不要饮烈性白酒,避免吸烟,包括吸“二手烟、三手烟”,规律生活作息,妥善安排好充足的睡眠与休息,看电视、玩扑克、打麻将、聊天均不能过晚;
3、适当锻炼:根据自身情况,定时做各种保健活动。尤其是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更要重视持之以恒的、合适的肢体活动,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病人坚持以慢跑、散步、骑车、气功等适度锻炼为主;
4、注意天气变化:天气过冷或过热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尽量少接触感冒或者是咳嗽的病人,如身体免疫力弱,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
1、一旦夜间突发胸闷、胸痛,一定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千万不要抱侥幸或怕麻烦心理,想等到第二天再说的做法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2、家人在拨打急救电话时,简明扼要向医生讲明心脏发病情况,听从电话中医生的简单急救指导。
3、立即让病人就地平卧休息,禁止病人活动和搬动病人,不要与病人过多讲话。
4、如家中有备用急救箱,立即给病人舌下含化1片硝酸甘油/消心痛。
5、如有条件,立即给患者测量血压,如患者出现四肢冰冷,表情淡漠,血压偏低时,可轻轻将患者头部放低,足部抬高,增加回心血量。
6、如病人突发心脏骤停,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
通讯员:戴曼芝
文
编辑:龚晶晶
审核:刘新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