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眼界南月敏教授不得不防的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HE)是指由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可分为轻微型肝性脑病(MHE)和1~4级不同阶段1。对于肝功能障碍导致肝性脑病的机制目前尚没有确切答案,但是高血氨仍然是答案之一。正常情况下肠道产生的氨大部分在肝细胞内经鸟氨酸循环转化为尿素,再经肾脏排泄。严重肝功能障碍:肝解毒功能下降,大量血氨“未被解毒”就进入体循环。大脑“被迫”参与氨的解毒。因此严重肝硬化患者也容易并发成肝性脑病2。

早预防,降低肝性脑病危害

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快慢不一,轻重不等。典型的肝性脑病容易被识别,但轻型肝性脑病容易被忽视,由于诊断的疏漏,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完整性。而轻型肝性脑病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预测的危害。

一项Cox回归分析纳入例不伴有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其中53%丙型肝炎病毒(HCV),20%非酒精性肝炎。结果显示,轻型肝性脑病患者的死亡率高于无轻型肝性脑病的患者(39.1%vs22.9%)3。

对9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2-3年的跟踪随访调查显示,轻型肝性脑病30%发展为显性肝性脑病,42%出现再住院,19%发生死亡或肝移植4。

纳入19家医院,例肝硬化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显示:患有轻型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在生理功能、症状/副作用和心理健康方面得分更高,提示更能影响生活质量。

对例门诊肝硬化患者进行了心理测量肝性脑病评分评估,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了随访。发现:轻型肝性脑病患者一年内跌倒的概率(52%vs6.5%,P0.)几乎是无MHE患者的九倍6。摔倒及其导致的骨折以及后续的治疗看护等,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早识别,危险人群中尽早发现肝性脑病

根据国际流行病学统计,慢性肝硬化患者中轻型肝性脑病的患病率可高达80%7。而我国的调查研究显示,30%-84%的肝硬化患者在病程的某一时期会发生轻型肝性脑病8。轻型肝性脑病并非肝硬化患者“专利”,非肝硬化肝病:门静脉栓塞、门体分流等也会出现该疾病9。另外,肝脏损伤程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门体分流术、患者年龄、既往有过临床显著的肝性脑病发作等也是轻型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0。

神经心理学测试是目前临床筛查及早期诊断轻型肝性脑病的最简便的方法。由于传统的神经心理学测试会受到患者的年龄、教育程度、合作程度等影响,还存在学习效应。而且过程比较费时,限制了它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电子版的神经心理学测试获得免费、获取容易、操作简便,成为当前用于检测轻型肝性脑病较为常用的方法。

鉴于轻型肝性脑病的高发病率,每一位高危患者都应该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尽早发现肝性脑病,并尽早开始治疗。

早治疗,提高患者获益

由于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是血氨过高,因此降低血氨是目前治疗肝性脑病的主要手段。在人体内血氨的消除主要通过2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通过肝脏门静脉周的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约有2/3的血氨经此途径消除;第二种途径是广泛分布在肝脏,外周和脑组织中,氨和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

门冬氨酸鸟氨酸的主要成分——鸟氨酸可以直接促进鸟氨酸循环使氨合成为尿素;另一方面是,一分子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以生成3分子谷氨酸,促进组织中氨和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加速氨的解毒。所以门冬氨酸鸟氨酸具有双重降氨的机制,作用直接、迅速。最重要的一点是肝细胞的解毒和修复是耗能过程,门冬氨酸鸟氨酸的2个组成部分,门冬氨酸和鸟氨酸可以分别生成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直接参与细胞的三羧酸循环,生成ATP,促进肝细胞的能量代谢。

在一项纳入8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包括个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结果:与安慰剂/空白对照比较,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改善轻型肝性脑病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11。

3至4级肝性脑病患者经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24-36小时的动脉血氨变化显示,其中94%的患者在6小时内意识状态好转,并伴有血氨的明显下降12。

轻型肝性脑病是肝损伤到临床肝性脑病的前期,早期发现对于逆转肝性脑病非常重要。虽然目前轻型肝性脑病的诊断还不太理想,但是轻型肝性脑病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轻型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在肝性脑病的早期治疗中,门冬氨酸鸟氨酸不仅明显改善肝性脑病,并且可以快速降低血氨水平,得到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

专家介绍

南月敏教授

医院

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高端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协会肝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学/传染病学分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河北省医师协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FrontiersinOncology副主编《中华肝脏病杂志》等杂志编委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年).传染病信息.,31(5):-.

2.HanaiT,ShirakiM,WatanabeS,etal.Sarcopeniapredictsminimalhepaticencephalopathyin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J].HepatolRes,47(13):-.

3.KavishR.etal,AmJGastroenterol.November;(11):–.

4.PrasadS,DhimanRK,DusejaA,etal.Hepatology;45:-.

5.WangJY,ZhangNP,ChiBR,etal.WorldJGastroenterol.,19,–.

6.SorianoG,RománE,CórdobaJ,etal.Hepatology.;55:-.

7.RidolaL,CardinaleV,RiggioO.AnnGastroenterol;31(2):–64.

8.林言,范燕萍.中华肝脏病杂志,;19(1):65-66.

9.MinguezB,etal.Hepatology.;43:–.

10.Nardone,R.,etal.,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ys/136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