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中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制定

前言

运动处方是心脏康复的关键环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应将基本指导原则与患者自身的情况相结合,贯穿心脏康复全程。Ⅰ期康复以被动运动和床边运动为主,可视患者情况增加运动量;Ⅱ期康复经典流程包括准备活动、训练阶段和放松运动。针对每一流程,制定运动处方时都用包括运动的形式、强度、频率和注意事项。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和女性,运动处方的策略需要适当调整。Ⅲ期康复的关键是维持已形成的运动习惯。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日益成熟,急性心血管事件导致的死亡正在减少,医院与心血管临床医生正将大量的经历与资源投入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中,除患者教育和药物处方等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手段外,心脏康复亦逐渐受到推崇。广义的心脏康复包含药物、营养、心理、戒烟和运动五大处方,而经典的心脏康复主要指一系列有助于心脏功能恢复和降低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风险的运动,可见其在心脏康复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心脏病学会也曾提出:“运动应被视为一种预防性的医疗手段,如同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一样”。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深入,临床决策越来越注重个体化,提倡医生在决策时结合患者自身的解剖、生理、分子生物学特征,制定与之最匹配的诊疗策略。临床医生不但要将运动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而且要用得精准。故本文主要结合《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讨论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制定。

在运动处方制定前,首先应识别目标人群。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以及心脏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各类不同程度的运动均可获益。本着全程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ys/138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