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相关疾病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小编说:

本文刊于7月24日出版的《中国医学论坛报》第期D4版,编辑:姜珊,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违者本报将依法追责。

浙江大医院徐承富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35岁,因“体检发现脂肪肝2年余,肝功能异常1周”入院。两年多前,患者体检时发现脂肪肝及血清甘油三酯轻度升高,无特殊不适,未予重视及进一步诊治。1周前,患者再次体检时仍显示脂肪肝,伴血清转氨酶升高、血脂异常和血尿酸升高,无不适。为明确诊治来本院就诊。起病来,患者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病毒性肝炎病史和大量饮酒史,否认服用特殊药物史和毒物接触史。

入院查体体温36.8°C,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6mmHg,身高cm,体重75.2kg,腹围93cm。神志清、精神可,颈静脉无怒张,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率78次/分,节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腹壁脂肪增厚,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g/L,尿常规检查正常;生化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8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4U/L,血清总胆固醇5.4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3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9mmol/L,甘油三酯6.14mmol/L,尿酸μmol/L,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1%;肝炎系列、自身免疫系列均为阴性;腹部B超示脂肪肝,外周动脉彩超、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肝组织病理示约40%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腺泡Ⅲ带肝细胞气球样变,门管区轻度炎症,病理诊断:脂肪性肝炎。

入院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

治疗经过明确诊断后,嘱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并适量节食,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另予口服护肝药物治疗。3个月后复测体重71.1kg,腹围90cm,复查生化指标基本正常;6个月后复测体重67.8kg,腹围86cm,生化指标正常,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俗称脂肪肝,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NAFLD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国普通成人中已达15%~20%,西方发达国家更是高达30%以上,NAFLD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临床实践表明,NAFLD不仅是一类独立的肝脏疾病,而且还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一方面,NAFLD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中的表现,大约90%的NAFLD患者至少合并一种代谢综合征组分,且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增加,NAFLD患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显著升高;另一方面,NAFLD通过加剧机体糖脂代谢紊乱,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因而,NAFLD与代谢综合征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如不有效干预,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NAFLD与代谢综合征相互联系的分子机制

胰岛素抵抗是NAFLD与代谢综合征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肝脏发生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的能力下降,引起外周血糖升高,从而促进胰岛素释放,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加剧机体胰岛素抵抗。

此外,肝脏合成和释放的富含甘油三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增加,导致血脂异常。

肠道菌群紊乱在NAFLD与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也备受







































中科白癜风医院
卡泊三醇乳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ys/76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