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致密化不全极易被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而且扩张型心肌病是最常合并过度小梁化的心肌病类型,更容易造成误诊。
如何鉴别这两类疾病呢?医院学者基于超声心动图结果,提出(1)左心室心尖段明显呈致密化不全改变;(2)至少2个游离壁节段收缩期的NC/C值2,可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
研究者根据以下3个超声心动图特点结合非致密化心肌厚度(NC)/致密化心肌厚度(C)比值(NC/C)2可以把心肌致密化不全和大多数扩张型心肌病相鉴别:(1)心肌致密化不全以左心腔扩大为主,二尖瓣反流较多;扩张型心肌病心腔普遍性显著扩大,继发产生的各瓣膜及瓣膜支架结构改变而引起的多个瓣口反流非常明显。(2)心肌致密化不全室壁厚薄不均,心内膜粗大的肌小梁及深陷的隐窝呈网状改变;扩张型心肌病室壁厚度通常不增加,呈均匀变薄。(3)彩色多普勒:心肌致密化不全小梁间血流丰富,与心腔交通;扩张型心肌病心尖部血流暗淡。
但在临床工作中,扩张型心肌病如合并过度小梁化且NC/C较高则与心肌致密化不全鉴别困难较大。
研究者认为,虽然MRI目前为鉴别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及与过度小梁化扩张型心肌病的“金标准”,但超声心动图检查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1)无创、简便、经济、普及;(2)彩色多普勒可以观察收缩期肌小梁间深陷的隐窝与心室相通,进而可以识别非致密化心肌,而MRI在收缩期难以测量非致密化心肌与致密化心肌的厚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小梁化的节段数最多,节段数(9.82±2.02)个,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收缩期NC/C值为2.84±0.61。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过度小梁化患者也可见增粗肌小梁,但NC/C值2,且形态均未见形成网状结构和深陷期间的隐窝,而是较独立的突起,其位置多见于乳头肌上段。
另外,在受累节段数(AHA将左心室划分为17节段)上,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中NC/C值2的节段数为(4.12±2.68)个,而扩张型心肌病过度小梁化患者中也有46例患者NC/C值2,但最多仅有(0.91±0.28)个节段。
此外,本研究中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心尖段均受累,且程度均超过其他受累节段,而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过度小梁化患者心尖段较少受累。
研究者分析3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和5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过度小梁化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
刘双,王明宇,陈丽萍,等.心肌致密化不全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过度小梁化的对比分析.中国循环杂志,,3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长按图片,显示识别泉州白癜风医院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