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克隆病

来源:网络

克隆病(Crohn’sdisease)过去又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一、流行病学

  多见于15~30岁青年,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为主。

  二、病理表现

  1、病理改变主要为肠壁增厚,黏膜表面形成非干酪样肉芽肿结节,还可发生深浅不一的溃疡,深者可穿破肠壁。

  2、尽管回肠末端最常受累,但胃肠道的其他部位,包括口腔、涎腺、肛门均可累及。25%的病例消化道外器官(外阴、骨关节、脾等)亦可受累。

  3、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分界清楚。受累肠壁明显增厚,肠腔狭窄。

  4、粘膜多发性溃疡形成。溃疡早期为鹅口疮样,随病变发展,可形成匐形溃疡。溃疡间肠粘膜可呈息肉状增生,而呈鹅卵石样外观。

  三、病理诊断

  组织学上诊断克隆病有三个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学改变:上皮样肉芽肿、裂隙溃疡、肠壁全层的炎症改变。

  约60%的病例有肉芽肿形成,肉芽肿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及一些炎细胞构成,中央无干酪样坏死。如干酪性坏死广泛则应诊断为结核。约30%的病例有裂隙溃疡形成,裂隙溃疡呈狭窄的缝隙状,可深入粘膜下、肌层,甚至周围脂肪组织内。部分克隆病既无肉芽肿形成,又不见裂隙溃疡,但可见肠壁全层慢性炎细胞浸润,淋巴集结形成。粘膜下层水肿,并伴淋巴管、小血管扩张。肠壁各层纤维组织增生。

  四、鉴别诊断

  1、结肠核

  主要鉴别点在于克隆病不论在病人的肠壁或肠系膜河淋巴结中,都不会有干酪样坏死;而肠结核不论治疗多么彻底,干酪样坏死都不会完全消除。且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X线钡餐检查病变无节段性分布,很少有铺石路征和瘘管形成。

  2、回肠部肿瘤

  年龄在40岁医生,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右下腹肿块质地坚硬,X线钡剂灌肠检查显示回盲部充盈缺损。纤维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可获确诊。

  3、小肠淋巴瘤

  鉴别要点在于淋巴瘤比克隆病状况差,侵蚀肠段的范围较广,克隆病的病变则比较局限或跳跃式;淋巴瘤的X线征常呈较大的指压痕或充盈缺损,而克隆病病变所形成的鹅卵石征为比较均匀的透亮区。

  4、另外注意与急性阑尾炎、小肠淋巴瘤、十二指肠壶腹后溃疡、非肉芽肿性溃疡性空肠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结核、阿米巴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鉴别诊断。

病理人才汇,为您寻找最适合的工作!

找工作,我们更专业!私人定制,你值得拥有

病理会议,一键







































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zlyy/23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