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蓝耳病变异株病毒在当地已经成为猪病主要病原之一,借助实验室检测,总结出当地蓝耳病变异株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介绍临床上防治蓝耳病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蓝耳病变异株;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免疫;治疗
我们当地流行的蓝耳病以变异株为主,以前经典的美洲株检出率很低,欧洲株检出率更低。年起,我与同事一直对变异蓝耳病病原学检测阳性猪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治疗进行记录和统计(病原学检测试剂购自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了一些变异蓝耳病及其继发感染的特征病变,在防控上初步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具体介绍如下:
1、临床症状
1.1一般临床症状
变异株蓝耳病在我们当地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且在冬季、夏季恶劣条件下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高。这种蓝耳病或继发感染细菌疾病的猪,最初食欲下降,然后个别猪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喘。或出现腹泻现象。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打第一针有效,然后继续抗生素治疗容易发生反弹。刚开始发病体温在40.5℃-41.5℃最高不超过42℃,抗生素治疗后体温一般维持在39.5℃-40.5℃不再下降,病猪后肢站立不稳走路摇晃或后肢瘫痪,呼吸困难。不同阶段的猪感染变异蓝耳病后临床症状有所差异,一般哺乳仔猪以出现角弓反张或呕吐等神经症状和腹泻为主,保育猪和育肥猪以低烧、喘气、发绀为主,母猪以不发情情和屡配不孕、子宫炎为主,少数母猪可出现怀孕后期流产现象。
1.2特征临床症状:
1.2.1眼:眼睑肿胀,眼圈发黑,结膜充血,眼角有泪痕;
仔猪眼圈发黑
1.2.2耳:哺乳仔猪、保育猪由耳尖到耳根逐渐变紫,育肥猪和种猪一般耳朵发红,个别猪耳朵紫色;
1.2.3齿龈:发病猪齿龈经常发现有溃疡;
1.2.4鼻盘:暗红色或紫色;
1.2.5四肢及躯干皮肤:尾根、臀部、乳头附近、四肢上部皮肤变红或变紫,病变因猪大小而异,种猪皮肤上有针尖状出血点,严重时皮肤变红,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经常见到乳头颜色变紫,外观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在保育猪皮肤表面有时会出现指甲盖大小黑灰色圆形溃疡斑,以背部最为常见,偶尔在臀部、腹腔侧面、四肢上部可见。以前认为这种溃疡斑是圆环病毒Ⅱ型特有症状,经实验室病原学检测证实,排除圆环病毒Ⅱ型病原感染的情况下,蓝耳病变异株感染猪也会出现此症状。
2、剖检病理变化:
2.1肝脏:肝脏一般淤血,颜色变深或无明显变化;
2.2心脏:心肌外表面常见出血点,心耳有针尖状出血点;
2.3脾:发病早期脾脏表面丘疹较多,发病后期脾脏一般为紫黑色,质地变软、易碎;
2.4肺:发病初期病变在尖叶、心叶,然后发展到隔叶,病理变化为肉变和肺小叶间质增宽、水肿,颜色由鲜肉色逐渐变为暗红色最后变为灰红色或灰白色,后期整个肺脏萎缩塌陷;
2.5肾:肾脏颜色为正常颜色或暗红色,被膜容易剥离,肾表面有时可见沟回,被膜下经常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出血点,有时有片状出血与猪瘟和猪伪狂犬病有所区别(猪瘟和伪狂犬肾脏表面也都有出血点,但猪瘟一般为大小均匀,出血点较大,且典型的猪瘟肾表面为土黄色或灰白色,伪狂犬出血点非常小,一般为针尖样,肾脏颜色一般为苍白或灰白)。蓝耳病肾脏切面皮质有明显出血点,在肾脏乳头附近经常出现肾囊肿,导致周围肾乳头消失,形成花生粒大小或更大的空洞,囊肿内部为混有脓性小颗粒的液体(有这种病变的猪,蓝耳病变异株检出率非常高);
2.6胆囊:胆囊一般肿大,胆汁粘稠,胆囊内壁经常有弥漫性出血;
2.7小肠:十二指肠、空肠肠粘膜脱落,出血、充血;
2.8胃:在喷门或幽门处浆膜面有出血点,切开胃壁发现黏膜脱落、出血、溃疡。
2.9大肠:盲肠、结肠粘膜脱漏,肠壁充血。断奶前的猪肠内容物较稀不成形,大猪一般内容物干燥,经常便秘;
2.10膀胱:内壁有出血点,数量不等;
2.11喉头:喉头黏膜充血,有时在喉头和会厌软骨可见血点或出血片;
2.12淋巴结: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一般肿大2-3倍,发病早期腹股沟淋巴结局部充血变红,之后整个淋巴结充血变为紫红色,病程长的猪淋巴结表面变为铁锈色(棕黄色),切面可见淋巴结中间髓质苍白,外圈皮质为铁锈色。颌下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等均为充血紫红色。
铁锈色淋巴结外观
肺脏淤血
3、预防及治疗
3.1疫苗免疫
目前,当地猪场有的免疫蓝耳苗有的不免疫,免疫蓝耳苗的猪场主要用勃林格、上海海利和哈兽研经典毒株弱毒苗,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已经很少使用。蓝耳病阳性场如果母猪没有防疫蓝耳疫苗,则很容易发生流产现象,且所产仔猪在出生后10日龄内死亡率很高;若母猪防疫蓝耳苗而仔猪不防疫,一般在仔猪断奶后一周开始发病,60日龄以下出现高死亡率;仔猪在断奶后只防疫一次蓝耳苗的猪有时也会发病。建议中小型猪场免疫蓝耳弱毒苗,管理非常规范,且没有监测到蓝耳病的阴性猪场可以不免疫。经过实践我们认为种猪可以每年普防3次(母猪尽量避开怀孕第一个月)。也可跟胎走,在母猪防疫过猪瘟后间隔5-7天防疫蓝耳弱毒苗(仔猪出生后23-25日龄对仔猪、母猪同时防疫猪瘟,仔猪于28-30天断奶,此时母猪防疫勃林格蓝耳活苗),一周后母猪发情配种。对于仔猪的防疫最好根据母源抗体情况和仔猪的发病日龄确定免疫时间,当仔猪在10日龄以内发病严重时主要是母猪问题,应相应调整母猪免疫程序,仔猪在12日龄时应该检测蓝耳病抗体,如果没有抗体或抗体水平很低,应该在14日龄左右免疫一次蓝耳病弱毒苗(海利或哈兽研均可),然后在35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如果12日龄检测抗体水平较高且猪场仔猪在断奶前基本没有发生过蓝耳病,则应该将蓝耳病免疫安排在35日龄左右,然后在60日龄左右进行加强免疫。事实证明在商品猪中蓝耳病只免疫一次效果不理想,必须在首免后要加强免疫一次。没有条件检测抗体的猪场也可根据本场猪的发病日龄大体推算蓝耳病的免疫时间,一般从最早发病日龄算起,提前15天进行免疫,首免过后,间隔20-30天加强免疫。蓝耳病与其他疫苗免疫间隔时间要在5天以上。种猪免疫建议用勃林格弱毒苗,商品猪蓝耳病免疫可用经典毒株弱毒苗或政府发放的高致病性蓝耳活疫苗。目前只用经典毒株弱毒苗免疫的场,蓝耳病还时有发生,调查发现有些场使用政府发放的高致病性蓝耳弱毒苗免疫,对该病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任何用途的猪来讲,尽量不要同时使用经典毒株弱毒苗和高致病性蓝耳活疫苗,这样有可能造成蓝耳病毒在猪体内重组反强,导致疫情发生。
3.2药物预防
日常保健一般每月投喂抗生素和抗病毒中药5-7天,抗生素要交替使用,不能老使用一种,以免产生耐药性。
3.3治疗
首先,将发病猪进行隔离饲养,然后进行治疗。对于发病早期的猪应当使用干扰素+抗病毒中药注射液和广谱抗生素联用,肌注3-5天,最好对病死猪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切忌发烧就用氨基比林和安乃近等退烧药,喘气严重就加地塞米松或肾上腺素,这些药都能导致体内白细胞数量减少,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延误蓝耳病的治疗。每天应当补充新鲜的青绿饲料,饮水中加Vc,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鱼肝油等,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做自家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实践证明自家苗对于控制蓝耳病疫情有效);发病中期一般食欲下降,低烧、皮肤局部开始变红,个别猪喘气明显,若此前已经用过干扰素,这时不必再用,应以抗病毒注射液和控制阴性菌肺炎药物为主(感染蓝耳病后都会继发感染细菌性肺炎,早期的肺炎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而治疗一段时间后阳性菌很少存在,主要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克雷伯氏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菌等阴性菌为主,尤其是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得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拌料饮水用药同上;发病后期猪皮肤发绀、食欲废绝,气喘严重,治疗以饮水为主,水中加板蓝根口服液等抗病毒中药和电解多维,适当投喂青绿蔬菜水果,若温度超过41.5℃可适当注射柴胡注射液,温度不超过41.5℃尽量不再肌注药物,继续肌注可加快死亡。发病后期的猪治愈率比较低,以猪的自愈为主。对于蓝耳病的治疗不建议使用血清,因为市面上销售的血清含量都不高,蓝耳病毒有抗体依赖性,少量抗体会加快蓝耳病病毒的繁殖。实践后发现感染蓝耳病的猪注射血清后3小时出现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不久死亡。
4、小结
目前当地蓝耳病变异株发病率要远高于猪瘟、口蹄疫、伪狂犬、圆环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病,对于蓝耳病的防控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上述均为亲自实践后总结出来的一些临床经验和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B.E.斯特劳,S.D.阿莱尔,W.L.蒙加林,等.猪病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4]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5]宁宜宝,郑洁,张纯萍,等.我国南方猪高热病的研究[C].河南省第十一届猪病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1-7.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海林,荆汝顶,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