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远红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SCC

儿童会有白癜风吗 http://m.39.net/pf/a_4537947.html

对于心衰伴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心衰可通过心脏重构和神经-体液激活,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加重患者病情;心律失常也可诱发心衰,使病情恶化并影响预后。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时该如何处理?4月12日上午,在第2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心力衰竭论坛专场,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医院梁远红教授从以下几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解答。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心衰合并室性期前收缩(PVC)

1.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除胺碘酮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可能增加症状明显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应慎重选择。

2.导管消融

适应证包括:①已行保守药物治疗,但症状仍明显的患者;②室早复合较大,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患者。

心衰合并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治疗

1.药物治疗

基础疾病治疗后,仍有NSVT症状的患者,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

因报道缺乏有效性且具有毒性风险,因此胺碘酮不应常规用于心衰合并NSVT患者。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或频繁放电时,推荐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心衰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2.ICD植入

适应证包括:(1)任何器质性心脏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2)LVEF<40%,但通过电生理程序刺激诱发出持续性的室颤或室速;(3)有陈旧性心梗、晕厥史,即使LVEF>40%,但心脏程序刺激能诱发出持续性室速时。

值得注意的是,植入ICD的患者,反复发作NSVT将增加ICD的放电次数,最终增加死亡率。需要通过ICD程控或利用药物、射频消融,以减少NSVT发作,改善预后。

心衰合并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的治疗

1.急性期治疗

持续性室速发作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对于意识不清和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立即直接同步电复律。对于意识清楚,但有明显低血压或症状持续的患者,应静脉给予镇静药物后再行电复律。

2.药物治疗

终止室速发作的首选药物为胺碘酮,应以静脉应用为主,必要时可口服。胺碘酮禁忌者或疗效不佳时,以及存在心肌缺血的患者,可改用利多卡因。单用AAD不能提高SMVT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常与ICD联合应用。

3.ICD植入及程控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SMVT患者应植入ICD。ICD一级预防时,应考虑优化ICD程控(延长室速诊断时间、调高室颤检测频率),以最大程度避免ICD不正常放电。

4.导管消融

导管消融在缺血性心肌病SMVT患者中的优势明显,可显著降低SMVT患者的发生率、复发率、ICD放电及远期死亡率,其中LVEF>30%的患者受益最大,为一线治疗方案。

由于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导管消融的靶点通常位于心外膜,手术的复杂性及并发症增加,故导管消融作为AAD治疗失败的二线治疗方案。

心衰合并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PVT)/室颤的治疗

1.室颤处理

在室颤处理时,应首选心肺复苏(CPR)和非同步电除颤,其次才为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和胺碘酮。胺碘酮无效或禁忌证时,可用利多卡因。尖端扭转型室速导致的心脏骤停,可静注硫酸镁。

2.SPVT的处理

SPVT处理的主要依据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按室颤处理。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依据QT间期是否延长采取相应处理。对于QT间期正常者,在去除诱因的同时可应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或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对于QT间期延长者,禁用胺碘酮,且药物治疗不能替代植入ICD。

此外,梁远红教授还指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风险较高。原发病治疗和防止诱因是关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心衰治疗的基石。

医脉通-SCC专题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dwh/133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