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防,远离肝癌

导语据统计,全球大约有3.25亿人感染慢性肝炎其中,近1亿在中国慢性肝炎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80%~90%的肝癌患者都经历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过程

1什么是肝炎

肝脏的强之处,不仅仅在于功能多,它还很能「忍」。首先,肝脏不太会痛,因为

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酒精、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其中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最常见。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己型肝炎曾有报道,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

(2)亚急性重型肝炎在起病10天以后,仍有极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胆红素μmol/L)、腹胀并腹腔积液形成,多有明显出血现象,一般肝缩小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后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A/G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

(3)慢性重型肝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并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为慢性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转肽酶、胆固醇均有明显增高,黄疸深,胆红素升高以直接增高为主,转氨酶上升幅度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较轻的临床症状和深度黄疸不相平行为其特点。

5.肝炎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必须依靠病理诊断、超声和CT检查等,腹腔镜检查最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肝硬化,指慢性肝炎病人有门脉高压表现,如腹壁及食管静脉曲张,腹腔积液、肝脏缩小,脾大,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增宽,且排除其他原因能引起门脉高压者,依肝炎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可有肝脏肿大和压痛。并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近年来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硬化后的肝,如果还持续被酒猛灌,很快就会无法维持身体运作,严重的话还可能演变成肝癌。

脂肪性肝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确实升高了。与此同时,人们体检意识的增强和检查手段的普及,被发现的脂肪肝病人也在增多。经常听说某人体检时查出了脂肪肝,有不少貌似健壮的人也戴上了脂肪肝的帽子。正常人的肝组织含有湿重脂质3%~5%,其中2/3为磷脂,此外尚有胆固醇约占0.5%.中性脂肪占1%,主要是构成细胞膜及其他细胞器的膜。大多数脂肪肝属于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含量异常增高,甚至可达40%~50%。脂肪性肝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并逆转,但如果长期不注意,会引起脂肪性肝硬化,甚至肝癌。如果你经常暴饮暴食,或者已经处于肥胖或超重的状态下,就必须要注意了。此外,不太卫生的饮食环境中,容易出现黄曲霉素。黄曲霉素会增加许多癌症的发病率,其中就包括了肝癌。

2身体发出这些信号要警惕?

肝脏的强之处,不仅仅在于功能多,它还很能「忍」。首先,肝脏不太会痛,因为它没有末梢神经,即使出现一点小问题,人体也感觉不到很明显的不舒服。其次,肝脏的功能很强,坏了一部分还能正常工作,早期不容易被发现,一旦「罢工」,就是永久性下线。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1、肝区疼痛一般肝病发生最常见的症状即右上腹出现疼痛,通常有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或胀痛,随着病情发展加剧,疼痛部位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因此,如果发现自己的右上腹经常会有疼痛的感觉,别拖了,医院查查吧。2、食欲减退生活中,往往我们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都会归结到胃口不好,其实,出现食欲减退也有可能是肝病在作祟。同时,出现饭后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时,也应该去查查是不是肝脏出现了问题。3、消瘦乏力肝病患者还有一个明显症状就是全身消瘦乏力,这是由于肝功能的受损和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所致。如果出现没有在刻意减肥的情况下,体重降得快,身体虚弱无力,就要小心患肝癌的可能。4、经常性发热如果经常出现发热的症状,一般为低热偶达39℃以上,呈持续发热或午后低热或驰张型高热。其发热与癌肿坏死产物吸收有关,且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并发胆道感染。

3怎样预防肝病?

1、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戒掉最伤肝的习惯——酗酒,特别是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的人,嘴舒服了,肝可受不了。第二、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储存不当的花生、玉米、大米等,会被霉菌污染,产生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这个东西与肝癌很亲密,千万要当心。一句话:不吸烟,少喝酒(最好是不喝),不熬夜,均衡饮食,坚持锻炼,哪种癌症的预防都少不了这几条。2、正确应对病毒性肝炎第一,保护易感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针对性保护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第二,管理传染源。建议对其家庭成员进行乙肝检测,对易感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第三,切断传播途径。比如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应严格消毒,如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等有效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3、早期肝癌筛查根据我国肝癌流行病学、规范和指南,推荐筛查目标人群为慢性肝病或有家族遗传史,从40岁开始进行肝癌筛查,尤其是男性。一是定期体检对于健康人群,40岁以后的中年人尤其是男性,应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腹部B超查体。对于有肝病病史、家中有肝病患者、饮酒史、糖尿病史等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肝功能+腹部B超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二是合理的癌症筛查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肿瘤患者血液循环系统中含有来自肿瘤基因组的DNA片段,这些游离在血液中的DNA统称为cfDNA,目前通过检测血液里这些cfDNA,可以提早捕捉与肝癌早期发生的相关信号。早期发现肝癌,五年生存率可以高达80%。对于肝癌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定期筛查,这样才能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提升治愈率。通过甲基化快速靶向建库测序技术,检测受检者血液cfDNA中的25个肝癌相关基因甲基化水平,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传统的甲胎蛋白(AFP)检测,以帮助高危人群在早期发现肝癌,不仅能够提升肝癌的五年生存率,降低肝癌的治疗难度,还能大幅度减少患者治疗的费用,有效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肝脏无小事,希望每个人远离肝炎肝癌!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dzz/136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