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多年前,中医就已经对肠道的功能有了深刻认识,其内容详细记载于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大量中医古籍中,在中医古籍中,常以脾胃功能涵盖现代医学肠道的功能。如《灵枢·本输》所言:“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按照体质不同特点将人体分类9
种体质,分别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以及特禀质。肠道菌群紊乱与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肿瘤、肝硬化及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中医治疗疾病多以辨证为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不同证型特有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论治,中医传统就有对肠道的广泛研究,随着近些年医学界对肠道菌群的火热研究,因此有不少学者探讨中医不同体质与证型是否具有其特定的肠道菌群特征。
现代医学研究,根据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利弊关系,可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益生菌,即共生菌,是肠道微生物中的优势菌群,对人体具有有益作用,主要有粪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是专性厌氧菌
第二类是条件致病菌,即中性菌,多为兼性厌氧菌,例如肠球菌、肠杆菌等
第三类是病原菌,如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艰难梭菌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缓解和预后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群落结构改变与心脑血管疾病相互影响,两者存在着密切联系。熊胆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杀虫止血等功效,最早对熊胆入药有文字记载的是唐代的《药性论》,其作为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熊胆粉除应用于肝胆疾病外,其复方制剂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也有应用,如版国家《药典》载有以熊胆粉为主要成分的熊胆救心丸,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熊胆粉也是麝香通心滴丸不同于其它治疗冠心病中成药的特色成分,具有清热作用,主要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和调控冠心病相关microRNA表达等途径抗动脉粥样硬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