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天气经常阴晴不定,气温变化较大,以致许多商界名人、知名演员皆死于心血管疾病,令人惋惜。台湾心脏学会理事长暨心脏基金会执行长黄瑞仁提醒,如出现胸闷、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难、恶心、极度疲倦、头晕等症状,务必尽速就医。
根据台湾地区卫生部门年死因统计,心脏病位居岛内居民死亡排行榜第2名,平均每24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病,如加上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及肾脏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就有5.4万人死亡,人数多于癌症。
黄瑞仁指出,老化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但从门诊观察发现,心血管疾病有年轻化趋势,共同生活形态多为压力沉重、抽菸、少运动、多外食、过重或肥胖及过量饮酒。
心肌梗塞及脑中风等急性心血管疾病属于急重症,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生命,黄瑞仁指出,如果平时出现胸闷、胸痛、手臂疼痛、恶心、极度疲倦、头晕等症状,就应尽速就医,可减少死亡以及病后失能的严重度;另外,更年期女性若罹患心肌梗塞,症状较不典型,可能为气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状,民众应该提高警觉。
在脑中风急救上,必须把握治疗黄金期,黄瑞仁提出中风症状「FAST」口诀,脸部(Face)表情不对称、双手(Arm)力气不一样、或讲话(Speech)变得不清楚,出现任一症状时,记下时间点(Time)快快就医。
黄瑞仁认为,8成的心脏病与脑中风致死案例是可以预防的,只要能够养成运动习惯、健康饮食,落实健康生活,慢性病患者也规律用药,就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台湾地区卫生部门负责人王英伟则呼吁,台湾人应该保持规律运动、健康饮食、规律服药,并远离菸酒,避免熬夜,都是保命之道。运动方面,建议从事中度身体活动,例如快走、慢走、骑自行车,并配合阻力负重运动,避免肌肉量流失。此外,控制体重(BMI)、拥有良好的睡眠,也能避免慢性病缠身。
如有三高慢性病史更应积极养生,定期量测血压及血糖,遵照医师处方服药,并定期回诊追踪,切勿自行依症状调整药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