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
·所有导联(除V2~V3导联外)ST段抬高≥0.1mV;·男性患者的V2~V3导联ST段抬高≥0.2mV(小于40岁者≥0.25mV);·女性患者的V2~V3导联ST段抬高≥0.15mV。ST段压低和T波改变
·两个相邻导联上新出现水平或下斜型ST段压低≥0.05mV;·两个相邻的R波为主(R/S比值1)导联上T波倒置≥0.1mV。再梗死心电图
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出现再次抬高0.1mV或新出现病理性Q波,尤其是当伴随缺血症状持续20分钟或更长时间时,应考虑再梗死。一.ACS特殊心电图(一)左主干病变心电图特点:“6+2”现象
“6+2”现象:广泛导联中至少有6个导联的ST段压低、2个导联的ST段抬高。心电图特点
·ST段抬高:aVR导联,且ST段抬高程度aVR导联V1导联;·ST段压低:V2~V6导联(以V4~V6导联最明显),及II、III、aVF导联(II导联最明显),aVL导联上压低不明显或无压低;·心电图可表现为正常,见于多支血管复杂病变或有侧支循环代偿者。图1.心电图“6+2”现象。图2.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病变。(二)deWinter综合征
年荷兰心内科医生deWinter等人回顾了左前降支近段闭塞ACS患者的心电图余例,其中30例的心电图未出现典型的ST段抬高。该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种现象简称deWinter综合征。
1.临床特点
·deWinter综合征约占ACS患者的2%;
·平均心电图记录时间在发作后1.5小时;
·急诊冠脉造影未发现左主干病变,约2/3患者为左前降支单支病变,犯罪血管在左前降支近端;
·与ST段抬高型AMI患者相比,有此心电图表现者更年轻,多为男性及有高胆固醇血症;
·由于临床医生往往对此心电图认识不足,常常导致诊治延误。
2.心电图特点
·胸前V1~V6导联J点压低0.1~0.3mV,ST段呈上斜型下移,随后T波对称高尖;
·QRS波通常不宽或稍增宽;
·部分患者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
·多数患者aVR导联ST段轻度抬高。
图3.deWinter综合征心电图。3.可能机制
deWinter首先描述,部分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平时就有反复的心肌缺血,心脏各冠状动脉之间形成广泛的侧支循环。当发生左前降支闭塞时不表现出ST段抬高,而表现出特殊的ST段压低伴T波高尖。图4.deWinter综合征心电图。4.处理
deWinter综合征患者的ST段是压低为主,冠脉造影多提示左前降支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必须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存活心肌。
(三)Wellens综合征
年荷兰学者Wellens等总结了26例心电图T波动态改变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发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胸痛发作后,心电图胸前导联出现特征性T波改变及演变。T波持续性、对称性深倒或双向等改变及动态变化,通常不伴ST段偏移,提示左前降支近端存在50%的狭窄,有高度前壁心肌梗死危险。Wellens综合征亦称左前降支T波综合征。
1.分型
·A型:T波呈正负双相,主要在V2、V3导联,A型可逐渐演变为B型。
·B型:约占75%,ST段位于等电线或轻度抬高(1mm),双支对称深倒置T波,通常见于V2、V3导联,也可见于V1~V4,偶可见于V5、V6。
图5.Wellens综合征A型心电图。图6.Wellens综合征B型心电图。2.临床特点
患者的胸痛症状与心电图改变非同步。患者常有心绞痛发作病史,心电图T波改变常出现在胸痛缓解后数小时或数天,多数在24小时内。
Wellens综合征提示患者左前降支严重狭窄,属于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易进展到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应尽早行冠脉介入治疗或外科冠脉旁路移植术,禁忌做运动试验及其他心脏负荷试验。
图7.Wellens综合征心电图。图8.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严重狭窄。(四)巨R型ST段抬高
1.心电图特征
·QRS波与ST-T融合在一起,ST段呈尖峰状抬高或下移,J点消失;·R波下降支与ST-T融合形成单个三角形。·呈峰尖边直、底宽的宽波,酷似R型。图9.心电图显示巨R波。2.临床特征
巨R型ST段抬高常见于AMI急性期,多见于前壁AMI,偶见于下壁AMI;亦见于严重急性心肌缺血,如不稳定型心绞痛、运动试验及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发生机理,其与缺血周围急性损伤阻滞有关,易引起室颤。加强对巨R心电图改变的认识对AMI早期诊断、鉴别和治疗有意义。3.临床案例
图10.巨R波心电图。V1~V3导联呈QS型,ST抬高0.2~1.5mV,V4~V6导联呈巨R波。心率快时P波融在T波中,易误认为室速。(五)缺血性J波
J点指QRS波与ST段的交接点,一般位于基线水平,时间不超过10ms。J波指J点从基线上偏移呈特殊的圆顶或驼峰状,抬高≥0.1mv,时间≥20ms。图11.J波。AMI或严重急性心肌缺血时,出现明显J波或原有的J波振幅增加或时限延长,提示心肌缺血严重,心电位极不稳定,极易发生室速、室颤,甚至猝死。临床案例
男性,78岁,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图12.上图: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T波改变。下图(剧烈胸痛时):I、aVL、V2~V6导联ST段抬高并明显缺血性J波。图13.II、aVF导联ST抬高伴缺血性J波,发生多形性室速。刘启医院本文来源于心在线相关资料刘启明教授:心电图危急值识别与处理(PPT)刘启明教授:急性心律失常治疗原则与常见误区(PPT)刘启明教授:急性心律失常治疗原则与常见误区(PPT)刘启明教授:早期复极与早期复极综合征再认识刘启明教授:欧美最新房颤管理指南解读刘启明教授:ESC房颤处理指南解读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