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万众瞩目的事情,但对于小家而言,这种瞩目十分局限,只要家里这一个小苗苗能够出息,就是值得高兴到抱头痛哭的事情。
可高等教育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有资格去接受的,所以高考的残酷分水岭中,终将有一部分同学与梦想失之交臂,进入专科,或者直接进入社会。
只要接触过社会,我们就会知道,有学可上是多么幸福,我们完全不用注意其他的事情,只要努力学习知识,我们就在进步,毕业后就会有个很高的起点。
如果很遗憾成为“无学可上”的学生,就会在经历几番歧视和社会毒打后开始后悔,当初如果好好学习,现在就能上学了。
但最近却有一位学生,明明已经有好好学习,明明分数已经超过了一本线,却依旧被高校一次次“拒收”,这是怎么回事呢?
“就因为有了心脏病,我没有大学上了。”
世界给我一颗温柔的心,义务教育教给我满心的热忱,可高等教育用冰冷的大门夹碎了它。
河南,作为高考大省,每年升学考期间都会盛上一些热气腾腾的消息。今年也是一样,什么考试人数全国第一,什么数量过万再创新高,什么等于十几个北京天津。
但就在这些热乎乎的数据中,突兀的想起一声冰冷愤怒的质问:“就因为有了心脏病,我没有大学上了,凭什么呢?”
这声质问是一位河南应届高考生小张发出的,也就是图片中看起来憨憨的黑衣小哥,在高考中,他获得了551分,虽然在当地并不算出彩,但也远超一本线42分。
按理来说,只要报志愿的时候不是闭着眼操作,基本上一本院校是稳了,但实际情况却是,小张同学在目标志愿顺利提档后,遭遇退档,二次填报时,倔强的再次报考,依旧退档。
我们知道,提档之后,如果没有其他不符合学校招生要求的规定,是不应该被退档的,那么小张两次申请的河南师范大学,到底是什么不符合,为什么两次拒收了小张呢?
因为小张有心脏病。
招生办表示,因为小张没有通过体检,所以拒绝录用。
看到这里,几乎很多学生已经开始捏拳头了——什么啊因为人家有心脏病就退档,这不是歧视吗?小张快报其他学校,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那么多学校,总有人情味尚存的!
小张也是这样的想法,接连报考了河南科技、河南工业、河南理工、信阳师范、花呗水利水电等高校,让人感觉心酸又心凉的是,同样的操作,同样的理由,小张“无学可上”了。
其实笔者大学时隔壁的朋友也是和小张一样的先天性心脏病,基本上药都是按把吃,一天吃的药几乎是普通学生好几年的量,不能运动,不能大声,很多东西不能吃。
可以看出,小张同学和笔者那位朋友一样,也是受了很多很多的罪,我们能享受到的生活偶尔给的甜头,旅游、电影、健身、蹦迪,喝点小酒,他们一样都碰不了。
被多所高校拒收的考生家长作出回应,让人倍感心酸
虽然高校为了避免摊上麻烦,趋利避害的心情是情理之中,但这些学生生活的苦已经够多了,还要剥夺他们平等追逐梦想的机会,这是不是太残忍了呢?
小张同学也想再为自己争取一下,于是录制了一段视频,表示苦学十二载,就想看看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家长也表示:如果有高校愿意录用,他们一家都愿意签订免责协议。
看到家长和校长同学的样子,真的非常心酸。尤其是家里有高考考生的家长们,都觉得十分感同身受,自家努力的孩子,迈过了病痛和学习的坎,却最终被一次次拒之门外,只感觉鼻头都酸了。
“给孩子一个机会吧!”
很多家长这样呼吁,因为大家觉得,家长都已经这么退步了,可以签订“免责协议”了,还不给学生一个公平进行教育的机会,实在太不讲人情,说好的教育公平,难道只是一纸空谈吗?
但也有网友表示,就算签了免责协议,一旦出了事故,学校照样是要负责的。就算家长到时候真的能理性,不追究责任,网络和舆论的压迫也会让学校不得不损失很多东西。
比如金钱,比如声誉,比如部分防范没做到位的教师,收这样一个学生,学校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但话说回来,公平的践行从来不是顺遂的,作为高校,承担压力和责任有时是必要的。
毕竟不能因为学生有疾病,就剥夺他平等上学的权利。这样我们怎么好意思挺直脊骨说:“中国,是一个在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国度”呢?
至于发生事故责任承担的问题,一方面是有关“免责协议”的责任界限还是要分明,在调查真相时不要为了压下舆论,压下大众监督,让某一方低头,而是应该查明真相,并呈现具体的真相给大众。
另一方面,如今大家总是对于学校进行舆论压迫也是有原因的,回想今年发生的很多高校学生、教师的恶性事件,都是以简简单单的“已成立调查组”了事,而后就没了后文,没了真相。
高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本身的行事作风就是最大的教育,但在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