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自觉身体一向健康,但当他们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时,到医院一检查,竟被诊断为尿毒症,还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就觉得患病突然。事实上,慢性肾脏病分为1到5期,1期为早期,5期为晚期,大多数尿毒症患者都是由早期慢性肾脏病发展而来的,只是早期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不易被人察觉。
慢性肾病之所以难以早期发现,与肾脏具有超强‘忍耐力’有很大关系。肾脏的一小部分损伤时,其他部分就会担负起受损部分的工作,使肾脏的各种功能不会因这一小部分损伤而受到影响,这种正常部分代替受损部分工作的功能叫做“代偿功能”。由于肾脏“忍耐力”极强,使肾功能损伤早期症状不明显。目前临床肾脏检测是以血肌酐水平为重要依据的,但血肌酐水平的缺点是在肾功能损伤较轻时“视而不见”。大多数情况下,肾功能损伤到50%以上时血肌酐才会升高。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呢?
1、充分重视定期的健康体检:
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轻度降低的患者,都是在定期的健康体检时发现。最好每半到一年做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肾脏超声波检查。尿液检查是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的既方便又便宜的方法,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有助于更早地发现肾损伤。
2、及时发现慢性肾脏病的可疑信号:
如上所述,晨起双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尤其是长时间不消退者)、夜尿增多、血压增高,都提示慢性肾脏病的可能,医院肾内科就诊,尽快完善相关化验检查。
3、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肾脏病家族史、急性肾炎病史、慢性扁桃体炎、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风湿病或长期使用药物史者等,均是罹患慢性肾脏病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需定期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如1~3月)。另外患有红斑狼疮、肿瘤,中风,孤立肾等的患者,亦应该定期做肾脏的检查。
慢性肾脏病的常见早期临床表现
1、水肿:晨起时眼睑、颜面、脚踝内侧水肿。严重时,双下肢、腰骶部等都会水肿。通常,这些症状在劳累时加重,在休息时减轻,午后大都会消退。
2、小便异常:
1)小便泡沫多且长久不消失,这表明尿液中含的蛋白质较多,也就是有蛋白尿。
2)尿色改变:正常尿液为淡黄色,透明。如果尿液呈浓茶色、酱油色等,可能有血尿。
3)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人的平均尿量是毫升/日,每天小便4~8次,如果没有出现发热、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等情况,而尿量骤减或骤增,须及时就诊。
4)夜尿。60岁以下者,一般不应该有夜尿,如果年轻人夜尿增加,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征兆。若夜尿量达毫升,或超过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一时,应及时到肾脏病专科就诊。
3、血压升高:有些人长期血压高,已经不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等症状,通过测量血压才能判断出血压的高低。
慢性肾脏病的自我调理
得了肾脏病以后,有的人控制得很好,一辈子不会进展至尿毒症,但是有一部分人发展到尿毒症。哪一部分人容易得到尿毒症?如何配合医生的治疗延缓肾脏病的进展?把以下这些“几高”现象控制好,配合其他方面的调理,就会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甚至做到一生都不需要透析了。
一、控制高血压:血压通常应控制在/80mmHg左右。如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肾功能的损害就会较快。
二、控制蛋白尿:大量蛋白尿,也是肾脏病进展的罪魁祸首之一,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三、控制糖尿病:应配合内分泌科医生尽量控制好血糖。
四、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晚上11点之前睡觉。适当的体力活动。戒烟酒等。
五、合理饮食,保护肾脏,应进食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关于蛋白质的摄入量小编在上篇文章已经讲过啦,有需要的朋友回复关键词“蛋白质”即可阅读。
六、有些不正规美容增白制品,会造成和加重肾脏损害,应注意避免。
七、合理使用中草药如需服用中药类制剂,医院就医开药,并告知医生已有肾病,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加重肾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