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心肌梗死,很多人都会与老年人联系在一起。但近年来,青年人患心肌梗死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5月24日,医院收治了一名23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幸亏及时得到介入治疗,最终转危为安。这是医院近年来接诊的最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岁小伙突发持续胸痛,竟是急性心肌梗死据了解,患者小林(化名)生活作息不规律,有长期抽烟、熬夜的习惯,且没有定期体检。5月24日晚,小林出现突发持续胸痛,且无法缓解,到医院急诊科就诊。医院时,急诊科医护人员发现他血压下降,立即对其进行床旁心电图,提示胸前导联T波高尖,抽血检验肌钙蛋白T呈阴性,测量双上肢血压对称,同时开展心电图监护、开通静脉通道等救治措施。心血管内科医师紧急会诊,考虑小林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性大,但考虑到他毕竟才23岁,并非心肌梗死的高发年龄,且小林胸痛与呼吸相关。为稳妥起见,医院紧急为小林安排胸部CT检查排除了气胸、心包积液、主动脉夹层、肺部炎症等其他胸肺部疾病引起的胸痛。开通抢救绿色通道,打通堵塞血管(术前和术后冠脉造影对比图)对于心梗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医院胸痛中心开通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心内二科鲁桓主任医师、莫北溪主任医师和杨方权副主任医师立即为患者实施心脏冠脉造影术,术中证实心脏一根血管(前降支)完全堵塞,医生团队迅速植入支架1枚开通闭塞血管,术后转心血管重症监护科监护治疗。(资料图)目前小林病情好转,转入心内二科普通病房进一步病因筛查和康复治疗。23岁的年轻小伙怎么就患上了急性心肌梗死呢?心内二科主任医师鲁桓表示,在传统概念里,心肌梗死的发病人群往往是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青年人虽然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较少,不过一旦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诱发因素时,血管持续痉挛收缩、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也可能导致突发血管闭塞、心肌梗死。经抽血化验,医生还发现小林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明显升高。这些再加之生活上的不良习惯是促发小林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点击观看科普视频医生告诫:远离心梗还得从健康生活做起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气促、出冷汗、恶心呕吐或短暂意识丧失等,非典型性部位的疼痛,比如嗓子疼、牙疼、下颌疼、脖子疼、肩疼背疼、上肢疼、上腹痛等,这些也可能是心梗的前兆或表现。鲁桓提醒:当出现急性胸痛无法自行缓解时,市民要立即拨打,及医院急诊科就诊(最好医院),争取分钟的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像小林能在发病不到半小时就及时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就是非常庆幸的,这为后续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鲁桓强调,广大青年朋友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筛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从而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各位街坊你还敢熬夜、抽烟吗?
▋资料来源:医院
▋商务合作:heysun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