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医院就诊,各种各样的拍片子,影像学检查令人眼花缭乱。选取哪种检查方法,自然不是医生随便选择。是不是越贵越好?具体是怎么回事?这篇文章,讲的正是这件事。
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
1.最常见的X光片-把身体拍扁了看。X光片检查就是我们俗称的“拍片子”,大家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用X光机给我们的身体照张相,而相片就是我们拿到的胶片。整个检查过程时间很短,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放射科检查技师为你摆放体位。
2.CT(ComputedTomography)-把身体切成片看。CT成像依然需要X射线,但它采集的数据要比X光片多很多,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就可以一层层地观察我们的身体部位,比X光片观察的内容更多更精细,检查时间也稍长。
3.B超检查-拍一拍通过回声看。B超利用超声波成像,相当于把我们的身体拍一拍,通过回声的不同来观察身体结构。B超检查没有辐射且对实性脏器现实较好。
超声检查,无论是上述的基本技术,还是新的发展,如三维超声、超声造影等,均以超声波作为理论基础,故完全不存在辐射,非常安全,甚至适用于孕妇的产检。
4.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即磁共振-摇一摇再看。将人体置于一个强大的磁场内,通过接收氢原子振动发出的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观察身体内部结构。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且检查时需要去处首饰手表等。
MRI对于脑、脊髓、盆腔脏器、心脏大血管病变及心肌梗塞的诊断尤为准确。但是,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心脏机械瓣膜、动脉瘤夹、血管支架、人工关节、金属内固定)的患者严格禁忌行MRI,除非其材料说明书上特别注明可接受MRI检查。
另外,由于核磁检查时间长,噪音大,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如小儿、神志不清、幽闭恐惧症患者),若不采取镇静措施,也不能做MRI。
5.PET/CT,是一种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常规CT结合起来的新技术,在检查结构的同时,又评价了细胞的代谢功能,将对结构与功能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在评价心肌存活、脑癫痫灶定位等方面意义巨大。近些年来尤其是对于肿瘤的筛查与定位,PET/CT应用广泛,与CT、MRI相比存在一些优势。
二、这些检查怎么选
1.外伤骨头
各种外伤,怀疑伤到了骨头,X光片快速易得,应为最先选择;而进一步更细的观察,可选择CT。超声、MRI对于骨皮髓质等看不大清,效果远远不及X射线为基础的X光片与CT。
2.颈椎、腰椎、肌肉
椎间盘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需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而想要最好地观察这些软组织,最优选择自然是MRI。同理,对于关节、肌肉、脂肪组织的检查,MRI亦为首选。
3.脑、脊髓疾病
对于脑、脊髓疾病,MRI拥有最强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直接获得清晰的三维图像,利用不同序列得到较全面的诊断信息。
但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如“脑溢血”),急诊的条件下行CT检查可以最早发现异常,早期得到诊断。而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脑梗),MRI却能够早于CT发现异常,所以早期仅仅行CT而未发现异常往往无法排除脑梗。
4.胸部疾病
X光胸片可以粗略检查心脏、主动脉、肺、胸膜、肋骨等,可以见到如,心影增大、肺纹理增多、肺部钙化点、主动脉结钙化等。
相比X线,胸部CT检查显示出的结构更加清晰,对胸部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光胸片,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的确诊胸部CT有决定性意义。高分辨CT又进一步地增加了对肺部观察的分辨率,对于某些疾病(如肺间质疾病)意义重大。
然而,CT检查的辐射剂量显著高于X线。MRI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应用非常有限。
5.腹部、盆腔疾病
胆囊疾病的诊断非常依赖超声,优于CT、MRI。这主要是因为,腹腔器官受呼吸影响,运动较大,影响了CT、MRI成像,而超声却不会因此受影响。同时,超声对于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盆腔脏器等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在有经验的超声医生检查下,准确率不亚于CT、MRI。但超声受气体干扰很大,故对于肠道等含气较多区域,超声诊断准确率大大降低。
6.心脏疾病
心脏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要检查冠状动脉,与心肌、心包等结构。
冠状动脉发生狭窄达到一定限度,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冠心病”。检查冠状动脉,金标准为住院所接受的动脉造影术,但出于方便可行性等原因,有时可采用CT替代。
CT来检查冠状动脉,若未发现狭窄即可以很好地排除冠心病,但其受干扰(如钙化)较多,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其冠脉钙化较重,所以观察到的狭窄不可以直接理解为存在狭窄,需要进一步评价。
最后要提到的是,冠脉CT检查辐射量较大,不适合作为常规体检。MRI虽无电磁辐射,但对冠状动脉的观察远远不及CT。
心脏MRI是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当发生心肌梗死时,心脏MRI不仅能够准确显示心脏房室腔大小、室壁厚度,而且能够全面显示室壁各节段的运动变化,并可识别梗死后瘢痕组织。
同时对各类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等的诊断,心脏MRI优于心脏彩超,可谓独具优势。对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十分相近的限制型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其“一站式”扫描能够从解剖、功能以及组织学定性等方面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相关征象。
对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复杂或复合畸形,心脏MRI能够有效补充心血管造影的不足,如房室连接、心室大动脉连接以及心外畸形等,并且在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作为常规的心脏结构与功能检查,心脏彩超所提供的信息已经较为充分,又简单易行,是更为常用的方法。
不同部位,不同观察侧重,所选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不同的。
并不是越贵的检查,越适合你。
具体要选择哪些检查,需要医生根据病情来选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