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进入上行通道货币政策稳中偏紧
9月CPI同比涨幅超市场预期到达3.1,创7个月来新高,最新数据令市场对通胀预期加大。有机构分析称,9月CPI的回升一定程度上将宣布我国近一年来通胀小幅波动的趋势,将被温和上升所取代。如何看待数据泄漏的信息?专家有不同看法。 通胀压力有所上升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不认同存在巨大通胀压力的说法。他分析,9月CPI同比3.1的涨幅主要来自食品类中的非粮食因素,即蔬菜和猪肉价格。蔬菜价格上涨6.1,对CPI拉动较大。7、8、9三个月蔬菜价格的连续上涨存在季节性和气候的缘由。猪肉价格上涨的主因是今年上半年大幅降价以后反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内外粮食丰收,价格稳定。同时今年非食品价格也比较稳定,保持在1.5的水平。"这绝对是一个好信号。我不认同存在巨大通胀压力的说法。"他如是表示。 澳新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认为,9月CPI和PPI数据显示,中国通胀压力有所上升,目前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食品,而非工业制品。报告分析,9月CPI通胀率突破3,并到达了3.1白癜风的症状及医治,创下了7个月来的新高,大大高于上月的2.6和市场预期值2.8,表明中国的通胀压力有所上升,在过去的两个月,CPI环比分别上升0.8和0.5,这也明显高于今年月大约0.1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PPI通胀率则同比着落了1.3,高于上月的-1.6,也略高于市场预期。PPI通胀率连续19初期白癜风医治方法个月为负值,表明企业并没有明显的再库存的动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仍然保持谨慎。从目前的趋势来看,PPI通胀率在年内转正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也表明自PPI向CPI的传导效应仍然较小。 全年或上涨2.6~2.7 对CPI涨幅超过3所引发的通胀耽忧,长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向威达认为无需悲观。他表示,从最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包括国际铁矿石、金属价格、油价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都在震荡回落,国内钢材、金属等价格也在震荡回落,农产品价格里也只有小麦价格在上涨,而小麦因进口比例低,对中国影响不大,相反中国进口比例较大的大豆玉米价格回落比较大。综合判断,后续通胀压力应当不大。 虽然数据显示通胀压力有所上升,机构普遍预计今年CPI增速不会上行太高。澳新银行报告上调全年的通胀预测至2.7,这仍然远低于今年3.5的政府控制目标值。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预计4季度至明年春节猪肉、蔬菜价格等将延续上涨的趋势,4季度CPI同比上涨3.1,全年上涨2.6~2.7。 货币政策不需要调解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CPI已进入上行通道,但货币政策其实不需要调解。李慧勇认为,CPI同比加速上涨,使得市场有通胀压力增大的心理预期,抓紧了对货币政策收紧的耽忧。事实上,由于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总体上非食品价格保持不变,处于偏低的水平,其实不需要货币政策的调解。 向威达也表示,CPI涨幅超出预期,对当前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太大影响,当前货币政策应当更多还是推敲去杠杆和收缩的压力,通胀的影响是次要的,其判断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货币政策还是以稳中偏紧的格调,长时间利率和短时间利率在目前情况下可能仍会居高难下,资金供应情况总体上稳中偏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