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天团出动,中山一院大规模义诊来袭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我们要让更多罕见病被看见。”5月27日,医院将集结心内科、肾内科、神经科、消化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肾移植科、超声科等众多专家团队,开启一场针对法布雷病确诊患者及其家系亲属的大型义诊。“我们希望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让更多病人得到更早诊断和救治。”

去年法布雷新增病人超过去十年

法布雷病(Fabry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显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症,年被我国列入首批罕见病目录。由于法布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没有特异性,患者极易被误诊并经历长时间辗转确诊之路。

“法布雷病累及全身多脏器,有的表现为心肌肥厚、心衰,有的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还有的表现为消化功能问题,如腹痛、恶心、呕吐等。病人往往转辗在各个科室,难以找到病因。”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艺莉介绍。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艺莉

在众多罕见病中,法布雷病是少数有明确治疗方法的疾病,目前酶替代治疗是首先的特效治疗方案。年,用于治疗法布雷病的药物阿加糖酶α被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并于次年在广东省落地,大大提高了法布雷病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有药可用,更多的法布雷病人浮出水面。

“年全国新增多例法布雷病患者,而此前,病友公益组织‘中国法布雷病友会’的会员累计只有约人。”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董吁钢教授告诉记者,其中广东发现的病例占全国十分之一,“这并不意味着广东的发病率高,而是诊断水平和对罕见病的重视在提高。”

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董吁钢

据悉,由中山一院牵头成立的华南心血管病专科联盟,去年到今年一季度已经发现15例法布雷病患者,筛查出22例家系病人。

为了帮助罕见病患者少走弯路,获得最佳治疗方案,医院建立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团队,纳入包括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眼科、血液科、病理科、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和放射科9个科室,针对包括法布雷病在内的疑诊罕见病患者开展多项疾病诊断检测。

“我们心血管内科长期开展免费的法布雷病筛查(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检测及基因突变筛查)及免费的ATTR-CM筛查(PYP心肌核素扫描)。同时,为了方便法布雷病患者每两周一次的注射用药,医院正在筹划日间病房,为复诊的这些罕见病病人提供便捷和安全保障。”陈艺莉告诉记者。

“何时开始治疗”尚存争议

罕见病的诊断,有时候就像警察断案,需要层层推理。

陈艺莉曾遇到一例法布雷病的患者,令她印象深刻。这位40多岁的病人,在外院确诊肥厚型心肌病,转院至中山一院的肥厚心肌病队列接受长期跟踪观察。“年至年,我们一直按照肥厚心肌病治疗,这位病人也没有其他的症状。但跟踪发现,在规范用药下,病人的肥厚心肌病进展仍偏快,我们对他进行了法布雷病的筛查,最终确诊罕见病,开始接受酶替代疗法。”

“法布雷病发病比较缓慢。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以往大家没怎么重视,到进入严重晚期时,往往也没什么办法了。”董吁钢教授介绍,法布雷患者越早开始治疗,可以避免更多脏器受损,寿命不受太大影响。

但早诊断早治疗,只是理想状态。对于法布雷病患者来说,何时开始治疗成为医学界讨论的关键问题。

“通过家系筛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更早期、还没有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他们该不该用药,何时开始药物治疗?”董吁钢教授解释,目前研究认为,已经出现症状的18岁以上患者,及时干预开始酶替代治疗,可以改善长期生活质量。18岁以下患者,已经出现心脑肾等脏器损伤时,开始治疗也没有争议。但如果18岁以下且没有任何症状,要不要开始治疗,目前尚在研究之中。

义诊预告

时间:5月27日上午

地点:医院

对象:法布雷确诊患者及其家系亲属(X染色体遗传亲属)

义诊专家:

心内科陈艺莉教授团队(含心内超声团队姚凤娟主任)

肾内科陈崴教授团队

神经科姚晓黎教授团队

消化科陈白莉教授团队(含胃动力检查熊珊珊博士)

眼科万鹏霞教授团队

皮肤科周晖教授团队(含皮肤超声卢颖主治医生)

耳鼻喉科吴旋教授团队

肾移植科陈国栋教授团队

严慧芳

严慧芳

健康生活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zlyy/161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