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钲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历史回顾

随着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溶栓剂也由第1代发展到第3代,第1代溶栓剂包括尿激酶(Urokinasl,UK)、链激酶等。UK作为肾脏产生的一种活性蛋白酶,其优点是无抗原性和致热原性,人体内无相关抗体存在,不存在失效问题。医院心脏中心的张钲教授于近期举行的学术会议期间分享了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历程。

尿激酶概述

从发展历程来看,年首次发现人类尿液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年分离鉴定出关键作用成分—尿激酶;年在我国生产,医院。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蛋白酶,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对纤维蛋白的降解无特异性。静注UK后,纤溶酶活性15min达高峰;在肝脏中代谢,其体内半衰期约为20min。

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适应证包括:

2个或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0.2mV、肢导≥0.1mV),或提示STE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h,年龄<75岁(Ⅰ类推荐);

ST段抬高,年龄>75岁,无论是否溶栓,死亡风险均很大(Ⅱa类推荐);

发病12~24h,溶栓治疗获益不大,但对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并经过选择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Ⅱb类推荐);

STEMI就诊时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颅内出血风险较大,应认真权衡溶栓的获益与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对此类患者首先应镇痛、将血压降至/90mmHg时再溶栓,但是否能降低颅内出血尚未得到证实(Ⅱb类推荐);

虽有ST段抬高,但发病时间>24h,缺血性胸痛已消失或仅有ST段压低者不主张溶栓(Ⅲ类推荐)。

溶栓治疗禁忌证包括:①既往任何时间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②颅内肿瘤;③近期(2~4周)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④可疑主动脉夹层;⑤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⑥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物,已知有出血倾向;⑦近期(2~4周)有过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⑧近期(<3周)有外科大手术史;⑨近期(<2周)曾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⑩曾使用链激酶(尤其5天~2年内使用者)或对其过敏者,不能重复使用链激酶;?妊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不同溶栓药物主要特点如Table1所示。

Table1

不同溶栓药物主要特点

相关指南推荐

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指南推荐尿激酶的常规剂量为万单位,弹丸式注射万单位+1小时内输注万单位。所有患者应立即口服阿司匹林mg,继以-mg,每日1次(I类推荐)。溶栓治疗同时或结束后静滴肝素维持APTT在对照值的1.5~2.0倍,持续24~72h(I类推荐)。

年ESC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及院内管理指南推荐尿激酶剂量为弹丸式注射万单位或弹丸式注射万单位+1小时内输注万单位。监测APTT值静脉使用普通肝素48h,首次服用阿司匹林应以-mg嚼服,继以-mg口服,每日一次。

1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尿激酶剂量为万单位于30min内静脉滴注。普通肝素皮下注射-00单位,每12h一次;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日2次。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mg。

相关临床研究

年发表于AmJCardiol的USIM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尿激酶减少住院期间的心衰、心包炎发生率,但未能降低死亡率。“八五”国家攻关课题确定了国产尿激酶的剂量、给药方法和疗效。此方案至今仍是我国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经典用法。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溶栓药物及用法如Table2所示。

Table2

临床中常用的溶栓药物及用法

总 结

尿激酶作为第1代溶栓药物用于静脉溶栓的效果有限,在无条件的地方仍是血运重建的方法之一。为了提高血运重建再通率和降低出血风险,应尽可能使用2、3代溶栓药物。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zz/132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