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3D打印为心血管病治疗开辟了新想象空

白癜风会不会传染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46656.html

从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可重复使用的N95口罩,到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将进行首次太空3D打印实验,你知道的3D打印新闻可能真不少,但对于3D打印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你知道多少?

年4月,《心血管3D打印技术》正式出版。从基础到应用,书中全面探讨了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那么3D打印,这个人们眼中的神秘科技,将对同样神秘的心血管病治疗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近日,严道医声网采访了《心血管3D打印技术》的主编——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杨剑教授,揭开两种神秘互相碰撞产生的火花。

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领域发展迅猛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相关的疾病,甚至冠脉的疾病,3D打印技术都可以对它有所帮助。”杨剑教授首先做了这样一个判断。

他指出,历经20多年的发展,3D打印已在口腔、颌面、骨科及整形外科等多个医学学科取得了突出进展并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心脏是搏动性的柔性肌肉器官,3D打印技术相对应用发展较晚,应用范围相对于其他医学学科也受到一定限制。但由于患者人群广大,应用前景广阔,促进了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不断蓬勃发展。▲3D打印的不同种群动物的心血管模型“有了3D打印模型,不光能够加深医生对这个疾病的理解,便于团队对病情的讨论,促进医患的有效沟通,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可以进行手术方案的演练,甚至进行球囊扩张和体外瓣膜的释放,对于培训年轻的术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剑教授说,对于心血管结构的评价,在临床上主要是依靠超声等影像技术,但这些技术都是以平面影像为主,立体感不强,需要医生在自己的脑海里把这些平面影像再转成立体的构想,而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3D软件的建模及打印,可以更加真实地还原出病患部位的真实面貌。《心血管3D打印技术》一书,详细地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左心耳封堵术、冠状动脉疾病、心脏肿瘤疾病、心肌病、大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以及心血管3D打印的方法、材料选择等。书中的病例资料,医院、中医院、首都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上海胸科、医院等十几家大型心脏中心的病例资料,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着我国3D打印在心血管领域的发展现状。该书指出,目前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3D打印个体化模型,帮助确定复杂结构性心脏病的手术文字,增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手术疗效;二是模拟血管内手术,通过计算机模拟、体外模拟以及动物实验等方式,进一步协助心脏病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三是应用3D打印医学模型进行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生的培训,提高心血管疾病教学的质量;四是介绍3D打印血管植入物,如血管支架、人工瓣膜、导管等,进一步3D打印细胞与组织,如血管、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人工心脏等。

3D打印极大地提高了TAVR治疗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尽管3D打印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但在心血管领域,真正引起人们重视也就是最近两三年的时间,而且与TAVR、左心耳封堵术等新技术的开展具有密切关系。”杨剑教授说。作为一名心血管外科医生,杨剑教授近年来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hl/134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