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26届美国心力衰竭协会年会(HFSA)年会上,来自哈佛医院的JamesJanuzziJr教授等公布了PROVE-HF试验的结果,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降低二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和逆向重构,降低NT-proBNP,提高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评分。
研究简介
本研究旨在评价起始和滴定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关系。本研究对PROVE-HF研究中的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平均年龄65岁,29%为女性)进行探究;患者进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并滴定至最大耐受剂量。
在基线、6月和12月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按照0(无)、1+(微量)、2+(轻度)、3+(中度)、4+(重度)来进行二尖瓣反流分级。
除外40例进行二尖瓣手术史的患者及30例基线二尖瓣反流信息缺失的患者。
研究结果
1.基线特征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5.0±12.4岁。大多数(76.4%)患者在基线时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治疗。中位LVEF为28.3%。基线检查时,二尖瓣反流称为为3+和4+的患者分别为42例(5.8%)和66例(9.1%)。
2.12个月时部分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改善
从基线到12个月时的二尖瓣反流程度改善(图):第6个月时,3-4+级的患者比例降至8.2%(相对降低45%);到12个月时降至8.4%(相对降低44.7%)。这种二尖瓣反流程度的改善与心脏重构逆转、NT-proBNP降低和健康状况改善相关。
3.“应答者”和“无应答者”的基线特征相似
基线检查时二尖瓣反流程度为3-4+级,12个月检查时降至≤2+级的患者被称为“应答者”(52例);12个月检查时二尖瓣反流程度仍为3-4+级的患者为“无应答者”(33例)。
在研究期间,“应答者”和“无应答者”的平均沙库巴曲缬沙坦剂量分别为mg/d和mg/d。
值得注意的时,“应答者”和“无应答者”的基线临床特征相似,包括生命体征、基线指南导向药物治疗(GDMT)、既往心脏再同步治疗、LVEF和左心室体积;但“应答者”的基线LAVi和LVMi更小。基线时,两组患者的反流束口宽度(VC)/LVEDVi或LA面积/LVEDVi比值亦无显著差异。
12个月时,“应答者”的LVEF改善程度高于“无应答者”(+11.0%vs+7.6%;P=0.05),且“应答者”的LVEDVi、LVESVi、LAVi、E/E和LVMi均较低。
除此之外,12个月时,“应答者”的中位NT-proBNP更低(vspg/mL,P=0.01),中位KCCQ更高(82.3vs72.9,P=0.04);尽管这两个参数在基线时相似。
研究者说
研究者之一,来自杜克大学心脏中心的G.MichaelFelker博士表示,他们在开始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患者中观察到了二尖瓣反流程度3+和4+患者的比例显著减少;且其与NT-proBNP降低更大、健康状况改善,以及心脏重构改善相关。然而,基线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不能确定哪些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会改善。这对临床医生确定为患者进行二尖瓣介入治疗前需要观察多久,以及积极优化GDMT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研究者表示,尽管二尖瓣反流3-4+级患者的瓣膜修复可改善HFrEF症状,并降低不良结局风险,但在进行类似干预前,优化GDMT非常重要。研究中,大多数患者进行了ACEI和ARB治疗,但在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12个月后,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降低,二尖瓣反流3-4+级患者减少了近50%。
另外,本研究为单臂观察性试验,因此二尖瓣反流的改善也可能是由于沙库巴曲缬沙坦以外的因素。尽管如此研究结果的公布也为日常护理中起始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二尖瓣反流的潜在变化提供重要见解。
目前二尖瓣反流3-4+级HFrEF患者进行经皮二尖瓣修复术的比率增加,本研究结果的发布提示,在确定进行经皮二尖瓣修复术前,应确保进行最佳GDMT治疗。
医脉通编译自:
[1]ScottBuzby.Sacubitril/valsartanimprovesmitralregurgitationseverityincertainpatientswithHFrEF.Healio.October03,.
[2]JamesL.Januzzi,AlaaMabroukSalemOmar,YuxiLiu,etal.AssociationBetweenSacubitril/ValsartanInitiationandMitralRegurgitationSeverityinHeartFailureWithReducedEjectionFraction:ThePROVE-HFStudy.10./CIRCULATION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