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后心电图表现异常一例

作者:张宏才李享黄大军张攀殷拥军许勇伍洲赵珏孔令秋

文章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4)

患者男,48岁。因"劳力性呼吸困难6年,加重4d"于年2月25日入院。入院前6年患者出现活动后气促、喘憋症状,医院诊断"心力衰竭(心衰)",并服用"呋塞米、美托洛尔"等治疗,但症状仍反复发作,并多次因"心衰"住院治疗。入院前4d患者"感冒"后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夜间不能平卧,遂入院。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LAD)4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6mm,室壁整体运动降低,二尖瓣中度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9。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

经过药物治疗纠正心衰后,于年3月4日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LumaxHF,德国百多力公司),术中参数测试结果:左心室电极起搏阈值2.0V、阻抗Ω、感知11.4mV;右心室电极起搏阈值0.3V、阻抗Ω、感知19.7mV;右心房电极起搏阈值0.5V、阻抗Ω、感知7.1mV;AV间期ms,VV间期5ms。术后给予美托洛尔(25mg,每日2次),随访中患者活动胸闷、气促症状明显缓解,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LAD(38mm)及左心室内径(57mm)较前缩小,二尖瓣轻度反流,LVEF0.44。

年3月5日程控结果显示双心室起搏比例%,左心室电极起搏阈值1.3V、阻抗Ω、感知25.1mV;右心室电极起搏阈值0.8V、阻抗Ω、感知21.7mV;右心房电极起搏阈值0.5V、阻抗Ω、感知7.6mV;AV间期ms,VV间期5ms。术后给即刻及随访心电图均提示QRS波明显变窄,但其QRS波向量异常,即V1导联呈rS,I导联呈qRs,QRS波电轴-31°。

遂将起搏模式分别调整为双心室起搏(左心室较右心室分别提前5、20、40、60ms)、单纯右心室起搏、单纯左心室起搏(图2,图3,图4图5),可见其右心室起搏QRS综合向量指向左上(电轴-75°),左心室起搏综合向量仍偏向左下方(电轴55°),随访至今,患者心电图仍为此特异性表现,但未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症状,亦未因心衰再入院。

图1

患者入院时心电图

图2

患者双心室起搏心电图

图3

患者双心室起搏心电图

图4

患者单纯右心室起搏心电图

图5

患者单纯左心室起搏心电图

讨论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广泛开展,不同起搏模式和起搏电极位点所致心电向量改变,丰富了临床对心电图认识。不断发展的起搏新技术、新功能,形成了复杂的心电图表现,临床医生正确分析、报道的难度也在不断加深。与常规心脏起搏相比,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电图代表左、右心室各自除极向量的总和。

一般情况下其QRS波特点如下:①介于单纯右心室起搏和单纯左心室起搏之间,时间相对较窄,是左、右心室同步除极形成的特殊室性融合波;②心电轴往往表现为右偏或者极度右偏;③常规心电图侧壁导联(I、aVL、V5、V6)往往呈有q波,多呈Qr/qr型,部分可呈QS型。其中I导联是否存在Q、q、QS波形是判断是否实现真正双心室起搏的一个有效指标;④V1导联QRS波正向,可排除单纯右心室起搏;⑤QRS波形主要受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位置、VV间期设置、心室融合波等诸多因素影响[1]。

本例患者在双心室起搏术后,其临床症状、LVEF及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均不同程度好转。随访中程控结果显示为双心室起搏%,但其心电图却表现为QRS波电轴左偏,与上述经典CRT心电图有明显不同。调整起搏模式为单纯右心室起搏后显示其电轴左偏(约-75°),单纯左心室起搏其电轴约为55°。在双心室起搏模式下,逐步调整左心室起搏提前时间,可见随着左心室起搏提前幅度的增加,QRS波电轴逐渐向右偏转,V1导联r波逐渐增大;但无论左心室提前起搏的时间几何,I导联始终未见S波出现,而V1导联终末却均为S波。

为判断CRT术后是否存在左心室失夺获,心电学者总结了较多心电图流程[2],其中以Ammann和Song的流程最具代表性,但其均受电极位置影响,当起搏综合向量与实际不符时,应结合体表、腔内程控结果、X线胸片、起搏模式和功能综合判断,方能减少误判。从本例患者程控结果看,其所有电极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均无明显异常,术中及术后随访胸片对比,亦未显示电极移位迹象(图6)。故电极失夺获、脱位、窦性心律与起搏融合波等均不能解释该患者异常QRS波形态,综合其测试及X线胸片结果分析,我们考虑本例患者QRS波形态改变,应与左心室电极植入位置有关。

图6

患者术中及术后X线胸片

回顾患者术中冠状静脉窦造影及术后左心室电极位置,我们发现其左心室电极不是位于左心室侧壁,而是沿冠状静脉窦绕过侧壁达到了心前静脉处(图6)。解剖上,心前静脉位于左心室前壁邻近前间隔处,当左心室电极发放起搏脉冲后,其激动顺序便与窦性心律下传者类似,即V1导联起始处r波,I导联始处q波,其后激动分别沿右束支向下传导激动右心室,沿间隔向左激动左心室。

与右心室相比,左心室心肌质量较大,故单纯左心室起搏时其综合向量偏向左下方,且患者左心室起搏终末激动顺序故其QRS波形态改变类似于窦性心律,而非右束支阻滞图形。当增加右心室起搏时,双侧心室起搏向量部分抵销,即形成本例患者"向量异常"的融合波。因患者术后症状及超声随访结果均明显好转,且起搏工作状态良好,故未建议再次手术调整电极位置,而其远期疗效,仍需随访验证。

赞赏









































北京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csc.com/wazz/82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