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漫漫,征途永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回首风雨来时路,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此的一个月前,也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的日子。
回顾过去,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艰苦跋涉,历时一年的风风雨雨,从弯弯赤水到峡谷激流,从严寒刺骨的皑皑雪山到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从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到行军征途上粮食的严重短缺……没有什么能让革命先烈们恐惧、绝望。他们长驱两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攻占腊子口……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终于胜利到达陕北。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也让后代中华儿女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回顾漫漫征程,展望红色前景,毛泽东主席欣然挥毫《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周恩来总理也曾在文章中提到“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经过长征熔炉锻造淬火的党和红军,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中坚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们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今天,我们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卫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重温先辈走过的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汲取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切实走好哈医大人自己的长征路。
年9月,首任校长伍连德博士创办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我们的哈医大诞生于国民革命战争的硝烟之中,自建校之日起,就承载着党和国家的希望,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回顾九十年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受到哈医大所走的道路是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的路,是“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奋斗之路。学校历经六次校址变迁,几经辗转,几度更名,肩负起“兴学强国”的光荣使命,深深扎根于北国冰城的沃土中。学校在全国首创俄文医学专业,一代代哈医大人呕心沥血、开拓创新,为哈医大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等学府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伍连德院士在鼠疫肆虐的时期力挽狂澜,于维汉同志临危受命率队宣战“克山病”,石增荣教授完成国内首例角膜移植手术,张亭栋等人首次报道用“癌灵注射液”治疗白血病,赵士杰教授团队完成世界第二例狗头移植,夏求明教授完成亚洲存活时间最长心脏移植手术,杨宝峰院士在抗心律失常和离子通道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医大精神和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又历久弥新,始终是我们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动力源泉。
HMU饱经风雨志弥坚,初度关山路犹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年,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我们国家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伴随着国家前行的脚步,哈医大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历程。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或许如同长征一般艰苦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仍然需要争取实现“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主题。为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也将引领哈医大人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人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五点希望,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自觉投身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抱负的新一代青年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精神血脉,激发奋进力量,沿着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民族复兴之路接力奋斗。
日月悠远,天地常新;长路漫漫,征途永攀。祝福我们的祖国,祝福我们的哈医大,祝福所有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砥砺前行的人们。
HMU作者:基础医学院级医学影像学2班王紫桐
编辑:谢舒蓝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