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查房第5期,像极了痛风的患者,尿酸却是正常的……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接诊到这样的患者:真的像极了痛风发作,但是血尿酸正常,何解?
话不多说,今天主任查房的就是这样一个病例……
病例速递
患者,男,39岁。因“右足第一跖趾红肿疼痛1天”来诊。患者1天前足部受凉后,右足第一跖趾红肿热痛,行走后为甚,严重影响行走。半年前患者发作2次类似发作,发作数小时后疼痛最剧烈,1~2天自行症状缓解。未进行相关诊治。既往空腹血糖受损病史。无特殊家族史。
查体:体温36.4℃,血压/70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触痛,未触及结节,余关节未见异常。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0.4×/L↑,中性粒细胞总数7.8×/L↑,C反应蛋白86mg/L↑,血尿酸μmol/L,血糖6.38mmol/L↑。尿常规提示PH值6.3。肝肾功能正常。双足X线检查未见骨质破坏。
Q1: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答案」
A1:目前初步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空腹血糖受损。诊断依据为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痛风分类标准。
Q2:根据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本患者的得分为
A.7分
B.8分
C.9分
D.10分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答案」
A2:D
解析:
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包含3个方面,8个条目,共计23分,当得分≥8分,可诊断痛风(表1)。该患者符合表中的纳入标准,在不符合“充分标准”情况下使用第三步,最后得分见表中红色高亮处,共10分,可诊断为痛风。需要注意的是,痛风的诊断金标准仍为关节液或痛风石抽吸发现MSU晶体,其特异性为%,关节穿刺是痛风诊断的首选手段。
年EULAR专家建议推荐三步法用于痛风诊断,第一步即使用关节滑液穿刺或痛风石抽吸后进行偏振光显微镜镜检;如晶体镜检无法进行或阴性,则尝试进行第二步临床诊断(根据存在高尿酸血症,以及典型临床表现);如前第一步无法进行或阴性,且临床诊断不能成立,则需进行影像学评估。
总的来看,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实操性更好一些,在诊断痛风方面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受到《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推荐。
表1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Q3:患者痛风急性发作诊断明确,为何血尿酸正常?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答案」
A3:一项研究粗略估计,约10%的痛风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间血尿酸μmol/L。这可能是由于急性期时尿酸盐结晶大量沉积在关节腔内,而血液中可溶性尿酸浓度一时性相对下降所致;也可能由于急性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尿酸作用加强,及饮水利尿及药物等因素,故有时检测血尿酸可正常。因此,血尿酸水平对痛风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对可疑痛风患者,发作期1~2次血尿酸检测不高,也不能排除痛风诊断,需要反复多次查血尿酸。
Q4:该患者需进行抗炎治疗,做法适宜的是:
A.可以首选非甾体抗炎药
B.可以首选秋水仙碱
C.可以首选糖皮质激素口服
D.可以首选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daan」
A4:A/B
解析:
痛风急性发作应该尽快尽早抗炎止痛治疗,一般应在24h内。《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推荐首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对非甾体抗炎药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如0.5mgtid)。年EULAR痛风诊治指南建议以秋水仙碱作为急性痛风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
低剂量秋水仙碱的用法也受到推荐。秋水仙碱应在痛风发作开始的12小时内使用,发病后第1天的负荷剂量为1mg,1h后再次给药0.5mg,必要时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在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的《痛风临床实践指南(草案)》中,低剂量的秋水仙碱方案同样受到推荐:起始负荷剂量为1.0mg口服,1小时后追加0.5mg,12小时后按照0.5mg,1~3次/日。该患者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糖皮质激素会升高血糖,因此不作为首选。
Q5:患者在抗炎治疗的同时,能否同时进行降尿酸治疗?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答案」
A5:尿酸可在痛风患者的关节腔或滑囊沉积形成尿酸盐结晶,急性发作期使用降尿酸药物后,血尿酸降低,尿酸盐被动员至血液,刺激关节腔或滑囊,从而加重痛风。理论上,此时使用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类或促进尿酸排泄类,弊大于利。多数国内外诊疗指南均推荐急性发作缓解后再开始降尿酸治疗。
例外的是,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管理指南推荐在有效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启动降尿酸治疗。一线降尿酸药物为别嘌呤醇,小剂量(50-mg/天)起始。需要注意,该推荐的证据等级仅为C级,即为专家观点、病例研究形成的共识,缺少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的证据。随后年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专家共识》也表述过此观点。另外,新进的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小剂量降尿酸治疗不会加重疼痛或延长痛风疼痛时间;急性期小剂量起始降尿酸治疗可缩短血尿酸达到目标值的时间,提高达标率;急性期开始降尿酸治疗能降低后期慢性肾脏损伤的风险,等等。基于多项循证证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临床实践指南(草案)》再次建议在有效抗炎治疗的基础上,急性期可以开始降尿酸治疗,但需要从小剂量开始,并警惕相关不良反应。
所以可以在积极沟通、告知患者急性期降尿酸治疗后有痛风加重风险的基础上,经患者同意,再给予患者降尿酸治疗。
那么,该患者应该使用哪种降尿酸药物?血尿酸控制目标和疗程如何?如何有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下期主任查房!
参考文献
[1]KhannaD,FitzgeraldJD,KhannaPP,etal.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gout.Part1:systematicnonpharmaeologicandpharmaeologietherapeuticapproachestohyperurieemia[J].ArthritisCareRes(Hoboken),,64:-.
[2]YamanakaH.Japaneseguidelineforthemanagementofhyperurieemiaandgout:secondedition[J].NucleosidesNucleotidesNucleicAcids,,30:-.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9(11):-.
[4]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55(11):-.
[5]余金泉《痛风临床实践指南(草案)要点抢先知》
[6]RichetteP,DohertyM,PascualE,etal.updatedEULARevidence-based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