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分类及评估麻醉风险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麻醉危险性
正常血压
80
正常高值
~
80~89
高血压
≥
≥90
1级高血压(轻度)
~
90~99
危险性同正常人
易发生血压波动
2级高血压(中度)
~
~
危险性高于正常人
与血压控制程度相关
对药物治疗反应性好
不应成为手术麻醉禁忌症
3级高血压(重度)
≥
≥
危险性大
与术前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术前应稳定血压及改善器官功能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90
注:有高血压危象者,若未能及时控制,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衰,心梗,肾衰,麻醉危险性很大,不宜行择期手术。
2·如何诊断
通过三次不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病理生理
血管舒缩物质,血管反应性异常及血管舒缩机制失衡,难以维持血管张力和血压稳定,其中内皮素水平增高及血管平滑肌对ET-1反应性增高起到重要作用。
4·如何评估靶器官功能
血压是心脏及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反应。高血压未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前,已经有亚临床血管病变,包括血管损坏和结构改变:
大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性硬化→动脉顺应性降低→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左心室收缩期张力增加和肥厚
阻力小动脉重构(血管壁/腔比值增加和管径缩小)→对血管活性物质收缩反应增强,舒张反应减弱→血压持续升高,在应激情况下血压剧烈升高→心脑肾缺血
A心脏
高血压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机制为长期持续的动脉内压力升高,使冠状动脉灌注压升高,血管张力增加,加之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的共同作用,血管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冠心病的发生。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评估: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
充血性心衰史或体征者,术中易发生急性肺水肿或心衰。
冠心病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者,围术期有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有心肌梗死史,六个月内不宜行择期手术。
B脑
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无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都会增加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病率。
b1脑梗
脑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内膜粗糙,狭窄→血液中成分特别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脑梗死
b2脑出血
受累管壁因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变得脆弱
评估: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