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对于脑卒中的急救时间就是生命。7月30日,医院神经内科为一位急性脑梗死患者成功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自去年3月份开展首例动脉取栓术以来,神经内科已为多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或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明显降低了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致残、致瘫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例介绍:患者X女士,46岁,7月30日上午,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紧急送我院就医(既往有冠心病史)。急诊头颅+胸部CT:1、右侧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右侧外侧裂池及邻近部分脑沟稍变浅。2、双肺未见明显渗出性病变。床边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诊断:1)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2)冠心病心功能I级。该患者如果不能紧急开通闭塞的大脑中动脉主干,极大概率会出现致残甚至致死,目前开通血管最有效的方法是静脉溶栓和血管内取栓治疗。神经内科徐冠雄主任迅速对病情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抢救方案,同时通知急诊科、放射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介入中心做好抢救处置及介入准备工作,开通“卒中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神经内科介入团队联合放射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迅速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并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在医院郑伟武教授指导下,在脑梗死超急性期争分夺秒的关键时刻进行了气管插管全麻下全脑血管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取栓术治疗,术中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通过抽吸及支架取栓技术取出数个血栓,成功开通了已闭塞的右侧大脑中动脉,术中、术后无颅内出血并发症发生。
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监护治疗,第二天病情平稳后转回神经内科,住院6天后顺利出院。患者在出院时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接近正常(肌力5-级),生活可以自理。
科普知识脑梗死为老年人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高,临床就诊多以口角歪斜、言语含糊、肢体偏瘫、头晕、意识改变、肢体麻木等为首发症状,目前脑梗死患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青壮年起病的脑卒中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脑梗死发生后,如抢救不及时,救援每延迟1分钟,就有万个脑细胞死亡,且致残、致死风险增加,如果能赶在卒中后3至4.5小时的“时间窗”内完成溶栓,将大大降低卒中的致残率、致死率。因此,在发病3—4.5小时内,能把病人医院,通过溶栓药物开通血管(溶栓治疗)或通过介入微创手术取出血栓开通堵塞的血管(动脉取栓治疗)是降低卒中患者致残率、致死率的关键。
如果身边有人发生疑似脑卒中症状,首先要保持冷静,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准确说出患者的发病情况和所在地点。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要按照电话中专业人员的指导操作,避免延误病人诊治。
卒中防治中心
医院卒中中心融合了院前急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介入中心等多学科优势,建立了高效、通畅、规范的脑血管病救治绿色通道,使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完成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脑卒中类型给予优化中西医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效率,降低脑卒中的致残、致死率,提高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目前,卒中中心可开展CT、MRI、MRA、CTA及DSA,脑灌注成像等检查,充分评估脑血管情况,及时进行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同时,还积极走进乡镇、社区及相关医疗单位,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健康义诊教育,与家庭、社区、医院共同组建脑卒中立体防控网络,为丰顺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徐冠雄
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徐冠雄,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年6月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毕业后从事普通内科临床工作10多年,医院进修普通内科,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市级科研课题1项,参加市级科研课题1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篇,曾获得丰顺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学会任职:
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系统疑难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梅州市医学会脑心同治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梅州市医学会癫痫病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李俊宁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俊宁,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本科学历,医院心内科、介入导管室进修学习一年。临床工作十余年,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经验,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等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冠脉介入治疗技术。主持科研立项1项,参与科研立项2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
供稿:神经内科
请密切